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梁祝赏析(揭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幕后故事)

导读:今年,人人都能秒哼旋律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60周年了。昨日下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之一何占豪,做客 “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在合肥大剧院为市民开讲

  今年,人人都能秒哼旋律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60周年了。昨日下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之一何占豪,做客 “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在合肥大剧院为市民开讲《梁祝》的创作背景与作品赏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何占豪感慨地说:“是农民教我写的《梁祝》,是农民的子女写的。”

  忆《梁祝》:源头在民间

  何占豪回顾说,“我当时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小提琴学生。当年我们拉着小提琴到乡下去,农民非常欢迎。当时的教材都是西方的古典乐曲,为了给他们演奏,我们还专门选了一首稍微通俗一点的曲子。拉完之后,我们问他们好听吗?他们说好听!我们又问,懂不懂?他们说,不懂!”何占豪说,“上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你们拉小提琴要让农民、工人和老百姓听得懂。小提琴要为人民服务,必须民族化。所以能创作出《梁祝》,我要感谢农民朋友。”

  何占豪说,为了描摹祝英台少女怀春的心境,自己还曾经跑到纺织厂女工当中,去了解她们真正爱听的曲子。

  谈创作:接地气要多增加民族音乐营养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何占豪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路子。他说,“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失去了民族的语言和风格,老百姓就不会喜欢。但单守着民族音乐,不学习先进的音乐理论和技术,艺术提高就不会那么快。”

  采访中他直言,“有的人只懂西洋管弦乐但不懂戏曲,不懂中国民族音乐的语言,那他创作的作品不是不好,但会比较难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要让老百姓喜欢我们的音乐,首先我们要向百姓学习,学习他们创作的民歌,其实很多音乐都是老百姓唱出来的。”他建议,现在的青年作曲家创作时应该更接地气。□ 记者 吴笑文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037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