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数码百科 >

豆瓣9.4《我们与恶的距离》:众生皆有病,希望又在哪里?

导读:“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几乎每个中国人从小就会背。 我们在谈论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往往是人生来善良,所有的罪恶都是后天形成的。 但是很少有人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几乎每个中国人从小就会背。

豆瓣9.4《我们与恶的距离》:众生皆有病,希望又在哪里?

我们在谈论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往往是人生来善良,所有的罪恶都是后天形成的。

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些后天的罪恶产生之后,罪恶的源头是否可追溯、预防,受到罪恶影响的人该如何去继续度过余生,大众在对这些罪恶之人加以斥责的时候会否滋生新的罪恶。

以及,我们每个人,与恶的距离,有多远,有多近?

许久不看台剧,没想到台剧竟已不是记忆中不痛不痒的恋爱脑、小清新。《我们与恶的距离》,将社会现实和人性撕碎了呈现出来,深刻反思人性议题。豆瓣评分9.4,这是目前为止今年华语剧集的最高分。

“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

《我们与恶的距离》由一起真实世界发生过的“无差别杀人案件”切入,围绕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为加害者辩护的律师家庭展开,将原生家庭教育、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社会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问题抛上台面,直面人性的“善与恶”。

宋乔安,品味新闻副总监,儿子天彦罹难后性情大变,酗酒、暴戾,对同事异常苛刻,与女儿、丈夫的关系急转直下。女儿在愤怒的时候甚至喊出:“你为什么不和刘天彦一起去死?”

乔安是受害者,可是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加害者。

当得知李大芝是凶手妹妹后,她不顾职业操守,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安排摄影组跟拍,导致李大芝父母的新住址曝光,让这家人再度面临“逃亡”。

“如果杀人犯跟他们的家人,都不用负任何责任,我们天彦算什么?”

乔安痛恨凶手,但她更痛恨当时没有跟儿子待在一起的自己:事件发生时,她陪儿子去电影院看动画片,因为接到工作电话中途离场,电话结束后出去喝了杯咖啡,恰巧错过了杀人现场。

作为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乔安却深受“幸存者内疚”的折磨,再也无法安心地活着。她惩罚别人,也惩罚自己。

“如果那个时候讲完那通电话就立刻回去,说不定就来得及阻止。就算来不及阻止,我也可以跟天彦一起死。”

加害者的家庭同样分崩离析。

大多数有关凶杀案的影视剧中,加害者的家属在案件发生后的生存现状常常是被忽略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却做了详细的刻画。

儿子李晓明被抓后,家里的小面馆开不下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每天戴着黑色的口罩,生怕被人认出来。即便住在偏远的地方,家里玻璃上也糊满了报纸,“见不得光”,活得像过街老鼠。

父亲终日酗酒,妹妹放弃学业,整日瘫在床上。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给妹妹改了名字,“李大芝”,然后将她赶出家门。

“家里死三个人就够了。”

——这是母亲最后对她说的话。

李大芝在大学教授的推荐下,来到电视台工作,鼓起勇气面对未来,却发现上司宋乔安是受害者家属,备受良心谴责。

她努力掩藏身份,想要远离公众视线,却一次又一次被拉回到漩涡中心。

公众将加害者的家庭视为罪恶的温床,将加害者的家人视为潜在的“帮凶”,恨不得连坐、公开处刑。

可是,就像李晓明母亲说的: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剧中多次出现加害者父母道歉下跪的场景,他们并非穷凶极恶之人。他们甚至曾经想在受害者追悼会上道歉并提出赔偿,虽然最后只剩无颜面对的愧疚痛哭,“要怎么道歉,要怎么赔偿?”

他们没有犯罪,却同样承受着百般打击。

社会上会发生一些少见但很极端的案件,例如无差别杀人、幼儿园伤人等,这些犯罪者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律师王赦就专门为这些死刑犯辩护。

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凶手的成长环境与性格,以及案发时的精神状况,希望搞清楚那些无差别犯罪者的行凶目的,从而找到减少此类悲剧再次发生的方向,从源头上减少加害者和受害者数量。

就像人们无法理解死刑犯的犯罪行为一样,人们同样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为这些死刑犯辩护。他们称王赦是“邪恶律师”,对其采取网暴、泼粪这样的极端行为。

受害者家属认为他是丧失良知的混蛋,加害者家属不理解他的苦苦追问,就连已经认罪伏法的凶手李晓明都不明白王赦为什么要为自己辩护。

王赦是这样回答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再遇到有人再做出类似你犯过的罪,可以平安快乐的长大。”

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是要靠杀人来抚慰人心、保障我们的安全吗?

王赦的这个问题,没人说得清楚答案。

就像没人说得清楚,王赦这样疲于奔命,是否真的可以改变什么。

他所追求的是不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乌托邦?又或者,他在追求理想主义的过程中是否也在伤害别人?

加害者家属与受害者家属该不该相互体谅与和解?

前者永远摆脱不了血缘事实,后者永远无法释怀原谅。

这里没有好人坏人,只有活生生的,脆弱又真实的人;这里也无关对错,只是不同立场的人在世间的挣扎。

《我们与恶的距离》里,所见之处皆为矛盾,你没有办法断定哪个人就是好人,哪个人就是坏人,甚至最后都并没有一个最终的真相存在。

这种状态让人痛苦,可却是最接近现实的状态。

好与坏,善与恶,没那么泾渭分明。当我们学会从更多视角来了解社会现实,我们才更有可能看清楚,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很喜欢每集的开头,非常HBO,一则又一则小新闻,引出后面的剧情。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人皆自媒体,谁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对于公共事件的看法。

我们就像被手机驯化了的人,习惯了不去追究事实真相,只热衷于输出观点、发泄情绪,自诩正义的化身,从不相信自己也可能是恶的缔造者。肤浅、冲动、自私又不自知。

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犹记得柴静写过这样的话:我们都希望生活是充满爱和善的。但似乎随便哪一天点开新闻,事实就会告诉我们绝非如此。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而最深的“人性之恶”,往往存在于你平静的生活。

这个社会有病,但是剧中的人都在努力尝试改变,尝试理解站在对立面的人,努力坚守着内心的善。

李大芝和其父母试着面对受害人家属,开始自己的生活。

宋乔安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努力走出阴影。

思聪的朋友带他去拍电影,继母开始改变观念。

思悦知道大芝身份后,丝毫不计较,安排她到自己的饮料店工作。

王赦的妻子开始渐渐接纳丈夫的工作……

我们在开导别人或者自我开导的时候,经常会说“希望还在”这样的话。

《我们与恶的距离》却提供了一种更加勇敢的思路:

不是因为看得到希望所以才努力,而是为了能看到希望而努力。

“你看,希望就在云的背后。”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2518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