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陌生的自媒体市场——音频
导读:现在的自媒体平台有很多,但视频永远是不可忽视的一项,不论是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快手抖音类,还是以视频作为辅助宣传的社交媒体类,视频在新媒体中的引流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
现在的自媒体平台有很多,但视频永远是不可忽视的一项,不论是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快手抖音类,还是以视频作为辅助宣传的社交媒体类,视频在新媒体中的引流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有一类自媒体平台却另僻蹊径,就是现在以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为首的音频平台,那么这类平台状况如何呢?
我们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有人使用喜马拉雅或者蜻蜓FM这类音频APP,所以导致我们怀疑真实音频平台的流量到底有多大?
2014年10月,喜马拉雅注册用户突破8000万,时间来到2016年9月该平台用户量已超过3亿。在此之前,蜻蜓FM于2015年7月宣布已拥有2亿用户。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到3.48亿,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4.86亿。其中最大的用户年龄分布在31~35岁,达到了28.95%,其次为25~30岁,达到28.66%。
这些数据其实比较出乎意外,因为在印象中都是上岁数的人才经常听有声书和戏曲评书类。但其实36岁以上的消费者仅仅占到19%,因为越是上岁数的人越对这类软件操作不熟悉,从而导致他们根本不会用。在30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正好是其向下的过度阶段。
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喜马拉雅据我了解流量其中一个爆发阶段是在知识媒体刚出现的时候,没错就是当时的罗辑思维和晓说奇谈之类的。这些是当时喜马拉雅抓住消费者的时段。以至于罗辑思维的罗胖就是以罗辑思维为核心开端创立了他的得到APP。
用户粘性方面,喜马拉雅FM作为目前音频媒体平台中知名度最大、用户体量最大的平台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在2017年达到了22.92分钟,启动次数6.48次。相对比于整体的新媒体平台来说并不差,毕竟音频的播放不能和视频平台像b站平均76分钟比(大佬。。),但是至少反映出了用户粘性并不差。
虽然在知识付费上喜马拉雅和蜻蜓FM远远比不上知乎、得到类的平台,但也算是成绩不错。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85.4%的在线音频付费用户认为在线音频节目收费合理;超半数的用户月均付费在11-30元区间。
虽然用户基础这么好,但是想把用户转化为生产者还是有些困难(即UGC)。在16年左右喜马拉雅FM主推的就是人人都可以上传音频这样的方向,但效果并不好。我随意听了几个播放量并不高的说书人所讲的小说,可以说效果非常差,读音不准,设备不清晰等缺点比比皆是。
关于知识内容就更不用说了,普通人基本不可能生产。所以这方面音频平台与长视频平台类似,与短视频平台相差甚远,自然从增长速率上也就差着很多。
关于这点还有一方面,就是关于版权的不规范和难监管。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传郭德纲相声的用户就是好几十个,明明喜马拉雅有和郭德纲本人买过版权的官方发布者,但是监管却很难普及到所有。曾经曾鹏宇的《世上有颗后悔药》的全本有声书内容也遭到过其本人的投诉和官司。
近年来,关于版权的归属方面也越来越规范,像蜻蜓FM也购买了金庸的全套有声书的播放权利才敢播放。这方面也让用户生产内容变成了难点,总不能自己写书再找人念吧。
这就说到了在音频平台中还有个一直没看好过的市场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数据,这就是有声书市场。仅仅有声书在2017年的用户规模就是1.7亿人。并且消费意愿十分高,很有潜力。这方面所统治的平台还是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FM将有声书和广播剧视为平台下一个增长点。喜马拉雅副总裁张永昶说过,“新的增长点在内容,内容切入点在有声书和广播剧,目前平台的主要用户人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如果要进入更多城市也会是这个思路,因为人的天性是趋乐避苦,只有泛娱乐内容才是众心所向。”
确实,从去年爆火的短视频平台也看得出,那些没营养没质量的搞笑猎奇视频往往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归宿,毕竟像得到那样敢做小市场的人是少数。
其实关于这类音频平台可说的还有很多,今天仅仅是从网上的数据中摘取了一些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数据。而且音频平台的发展不仅限于国内,但是因为我不了解国外的所谓AM/FM平台到底是什么就没提,未来也会在了解了解。总之,写完了这篇文章也对得起我充的喜马拉雅会员了。。。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2555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