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数码百科 >

曹操死后,他5岁的幼子为什么拉着曹丕的手喊爹?

导读: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他雄才伟略,开创宏伟大业,本可以做皇帝的,但是最终守住了底线,只是做了个魏王,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既然是王,那么妻妾自然是很多的。据历史记载,曹

  网友提问:

  曹操死后,他5岁的幼子为什么拉着曹丕的手喊爹?

  优质回答:

  曹操死后,他5岁的幼子为什么拉着曹丕的手喊爹?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他雄才伟略,开创宏伟大业,本可以做皇帝的,但是最终守住了底线,只是做了个魏王,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既然是王,那么妻妾自然是很多的。据历史记载,曹操一共有十六名妻妾,其中有良家女子,也不乏人妻,他更是在年老之时还在娶妻生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老骥伏枥了。

  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不乏才俊,比如说曹丕和曹植的文才就很高,与他一起被称之为“建安三曹”,传为千古美谈;曹彰是武将,也颇得曹操的真传;曹冲虽然死得很早,但是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是人尽皆知。

  不过在曹操的儿子当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曹操去世的时候只有五岁,但是他却在曹操死后,常常喊二哥曹丕为爹,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人就是曹操的第十五子曹干,他之所以喊曹丕爹,这件事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曹干出生于215年,那时候曹操60岁。曹干的母亲是陈氏,她比曹操小20岁,也是曹操妻妾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不过陈氏出身低微,而且在曹干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曹干就被曹操交由王昭仪抚养。

  王昭仪是曹操的宠妃,但是她没有儿子,所以她对曹干极为重视,视如己出。因为王昭仪的缘故,曹干也因此得到了曹操的重视,他很喜欢曹干,封他为弘农侯,也时常跟他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不过在曹干五岁的时候,曹操就生重病了,将不久于人世了,他十分放心不下曹干这个自己很喜欢的小儿子,所以他就把世子曹丕叫来,跟他说:

  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魏略》

  曹操的意思是,曹干三岁丧母,五岁丧父,她让曹丕受累代替自己去照顾曹干。

  不过曹操是否是多虑了呢,因为曹干有养母王昭仪在照顾,那需要曹丕做什么呢?其实曹操对曹丕的嘱咐是有道理的,王昭仪虽然是曹干的养母,但是毕竟不是亲生,隔着一层肚皮总是不让人放心的。

  再者说,曹操对曹丕就放心吗?

  当初曹丕在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他使用的手段那也是相当腹黑的。曹操一世英名,一切他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因为长子曹昂和七子曹冲都早死了,三子曹植又任性而为自毁长城,所以曹操才下决心立曹丕为世子的。

  说白了,曹操也担心曹丕对他的兄弟们不好,特别是曹干还这么小,曹操必须要叮嘱一下曹丕,要他对曹干一定要好一点。

  不过曹丕后来的所作所为还是不错的,他除了对曹植处处限制和严加防范之外,对其他兄弟都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曹干,曹丕在称帝之后给了他许多格外的关怀,曹丕先是封曹干为燕国公,后来又封他为河间王,而且食邑很多,超过了他的大多数兄弟。

  其实,曹丕之所以对曹干这么好,跟王昭仪的关系很大,因为曹丕之所以能够当上魏王世子,她是出过力的。

  干母有宠於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魏略》

  我个人揣测,曹丕在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因为王昭仪得宠,所以她也许给曹操吹过枕边风,或者是暗中帮助过曹丕,最后曹丕被立为世子,王昭仪自然就成为了曹丕的大恩人了。而作为王昭仪的养子,曹干得到曹丕的厚待也是情有可原了。

  除此之外,年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曹干很小,而且比曹丕小29岁,这样的年纪都可以是祖孙了,曹干的年纪甚至比曹丕的儿子还小,所以他很难对曹丕这一脉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既然没有威胁,曹丕遵照父嘱好好对待曹干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影响曹丕对曹干好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如果曹干自己的表现不够好的话,那么曹丕也没有理由对他好。

  那么,曹干在曹操去世之后的表现如何呢?

  据记载,曹干时常喊曹丕为爹,一度搞得曹丕很尴尬,还时常教导曹干说自己是他的哥哥才对。不过曹干一直喊曹丕爹,很久之后才改正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魏略》

  这里的良就是曹干,是他的曾用名,文帝就是魏文帝曹丕。

  对于这件事,有一种解释说,因为曹操去世的时候曹干只有5岁,而曹丕就想父亲那样对他好,所以他就以为曹丕是自己的父亲,于是就喊他爹。

  这个解释看似合理,其实是在骂曹干傻。因为曹干虽然只有五岁,但是这个年纪已经有辨识能力了,他如果不是傻子,怎么能分不清谁才是爹呢?

  那么曹干是不是傻子呢?

  其实不是的,他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聪明。

  举个例子,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曹干被封为赵王,他的日子过得很潇洒,经常私自和朝臣来往,在一起喝酒吟诗。这事后来被曹叡知道了,就下诏批评他,他马上改正,后来还被曹叡增加了食邑。

  从这件事来看,曹干可不是个傻子,他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及时知错就改,得到了侄子曹叡的宽恕。

  那么,既然曹干不是傻子,他为啥要喊曹丕为爹呢?只能说,曹干是故意的,也许是王昭仪是这么教他的。

  我们都知道,王昭仪虽然是曹操的宠妃,但她不是嫡妻,所以曹丕称帝之后,当皇太后的是曹操的继配夫人,也就是曹丕的母亲卞夫人。

  对于王昭仪而言,曹操一死,就意味着她的好日子到头了,后宫之事卞夫人说了算,她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但如果王昭仪使用一些手段获得曹丕的重视,那么她的日子也许会好过不少。而让曹干喊曹丕爹,也许就是王昭仪的手段之一。

  让曹干喊曹丕爹这件事看似很荒唐,实际上很明智。

  如果大家站在曹丕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大家会不会觉得,曹干喊曹丕为爹虽然是错误的,但这是不是说明曹干对曹丕有天然的好感?反过来想,曹丕会不会觉得,曹干看起来很傻很呆萌,这样的人不但无害,而且还很讨喜,让人很有保护欲?

  通过让曹干喊曹丕爹这件事来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曹干的地位得到拔高。而作为曹干的养母,王昭仪自然也是受益人。

  再看看曹干这么做的效果,曹丕不但在生前对曹干很重视,给了他很多额外关照,他甚至在去世的时候还给儿子曹叡留下遗诏,要他好好对待曹干。

  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魏略》

  这句话的意思是,曹丕让儿子曹叡要经常赐恩于曹干。那么,曹丕为什么在自己临死的时候还想着弟弟曹干呢?

  只能说,他跟曹干的关系很好,甚至觉得曹干居然喊自己爹,可能脑子有毛病,自己不太放心,所以要嘱咐一下儿子曹叡。

  而且,曹丕去世的时候只有39岁,而曹干却只有10岁,或许那个时候曹干才刚刚开始喊曹丕哥哥,这也是让曹丕不放心的地方。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的一面,曹丕作为一个有志气有手段的人,他可以在铲除异己的时候铁石心肠,但是在面对曹干这么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小兄弟的时候,曹丕的仁慈之心就被激发出来了,他就很可能会有一种想要厚待曹干的想法了。

  而对于曹干而言,他之所以听从王昭仪的话,喊哥哥曹丕爹,其实是因为他三岁丧父五岁丧父,年纪这么小就遭受了这么多,使他变得早熟,也知道了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可别小看古时候的男人,他们懂事都很早,十三四岁娶妻生子并开始自己事业的人可不在少数,所以曹干故意喊曹丕爹是极有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曹干得到了曹丕的格外看重,在去世的时候还将他托付给儿子曹叡。而曹叡也对曹干很好,先是封他为赵王,后来又数次增加食邑,前后加起来一共五千户。因为三国时期的人口锐减了七八成,所以五千户的食邑已经很多了。

  不过,关于曹干喊曹丕爹这件事,还有一些人持另外一种看法,那就是曹干极有可能还真是曹丕的儿子。

  前面我们说了,曹干的母亲陈氏比曹操小二十岁,而曹丕则比曹操小二十二岁,也就是说曹丕与陈氏只相差两岁。

  根据一些记载显示,曹操死后,他的一些小妾曾被曹丕据为己有,这遭到了曹丕母亲卞夫人的斥责。根据这个来推测,陈氏极有可能在曹操生前就与曹丕有一腿,后来陈氏才生下儿子曹干。

  而这件事刚好被王昭仪知道了,并且在曹操去世之后告诉给了曹干,所以才发生了曹干喊曹丕爹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曹丕才对曹干那么好,而且还将他托付给儿子曹叡。不过,因为这件事比较敏感,所以曹丕才纠正曹干,让他喊自己哥哥。

  当然了,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证据可以证明,我们且听听罢了,可不要当真。

  其他网友观点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年3月15日),一代枭雄曹操因病去世,享年65岁。

  曹操临死前,除了把胭脂香粉均分给了妻妾之外,还叮嘱妻妾们平时纳点鞋底,做点针线活,然后拿到市场去卖换取生活费用。

  大概曹操看到刘备从前织席贩履挣下了偌大的家业,也想让妻妾们效仿刘备。

  交代完这些事后,最让曹操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第25子曹干。

  (曹操和小儿曹干)

  原来曹操妻妾众多,在他62岁时,小妾陈氏为他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曹干。

  能不让曹操担心吗?别的儿子都封了王,只有小儿子曹干刚5岁,在最需要父母照料的时候,自己将撒手人寰,小儿子的命怎么那么苦啊?曹操心如刀绞!

  这时曹操想起了大儿子曹丕,于是决定把小儿子托付给他。

  病入膏肓的曹操用低微的声音对曹丕说道:“干儿命苦,三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5岁他父亲(指曹操)也将不久于人世,你这当大哥的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曹丕含泪点了点头,曹操终于放心走了。

令人奇怪的是,曹操去世后,五岁的曹干经常管曹丕叫爹,这岂不是乱了辈分?

  史书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魏略》】

  曹干别称曹良,文帝指的是曹丕,阿翁就是爹的意思。

  按说5岁能够分清辈分,毕竟哥哥和爹爹区别很大。想当初曹冲7岁就能想出称大象的办法,同是曹操的儿子,难道差别就这么大吗?

  (曹丕)

  我觉得这是曹干故意为之,曹操儿子们智商不会差别这么大,起码辈分不会弄混。

  我认为曹干这样做是为了讨好曹丕,避免曹丕以后加害于他,毕竟曹丕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大度的皇帝。想当初他逼着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不是曹植聪明机智,估计早成了曹丕刀下鬼了。

  还有曾被曹操称为“黄须儿”的曹彰。曹彰是曹丕的三弟,是曹操在战场上最倚重的儿子。相传曹彰曾徒手博猛虎,曾用美妾换了一匹千里马。曹操有意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然而在曹操死后,曹丕就用阴谋诡计害死了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曹彰)

  诸如此类的事很多,曹丕绝对够不上一个大度的君王。5岁的曹干只好向哥哥示弱,以期唤起曹丕的慈父之心。

  以当时的年龄来看,曹丕38岁,曹干5岁,兄弟俩更像父子,曹干这样称呼哥哥为爹并没有违和感。

  不过曹丕却觉得很尴尬,经常提醒弟弟:“我不是你爹,我是你哥哥”,但是曹干依然故我。

  我突然觉得曹丕有可能是曹干的亲生父亲,如果推测,曹丕的年龄和曹操的小妾陈氏年龄差不多。这就为继子和继母私通打下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曹丕和曹操父子两人都有“爱人妇”的毛病。比如曹操的妻妾多数都是“二锅头”,多数是别人的遗孀,曹操的这个毛病遗传给了曹丕。

  当初曹丕抢了袁绍的儿媳妇,也就是袁熙的妻子甄宓当了太子妃。甄宓是北方有名的美女(南有二乔,北有甄宓)。

  (甄宓)

  其实曹操早就对甄宓垂涎三尺了,进攻袁绍的老巢也是为了得到甄宓,只不过被儿子抢了先机。

  另外史书记载,曹操去世后,曹丕曾霸占了父亲留下来的小妾,后被生母卞氏发现,生母骂儿子是猪狗不如的东西。

  从曹丕生前所作所为推测,他和父亲的小妾陈氏很可能有一腿,不然《魏略》也不会记载曹干管曹丕叫爹。

  当然了,《魏略》这样记载有可能是说明曹丕对弟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歌颂曹丕的意思,内情是怎样的?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文/秉烛读春秋

  其他网友观点

  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临终之际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最小的儿子曹干,说起来,曹干也是一个可怜的娃。

  曹干出生于216年,其母为曹操的一个地位很低的小妾,即陈妾,曹干三岁的时候,陈妾就去世了,曹操看这个娃子可怜,就让没有生育的王昭仪来抚养曹干,王昭仪本身没有生育,对曹干倒也是听尽心的。

  但,两年后,曹操也不行了,临终之际,他给曹丕留下遗命:“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这算是让曹丕这个做哥哥的好好照顾这个幼小的弟弟,其实我们看幼年时期的曹干,确实是挺可怜的,三岁丧父,五岁丧父,还是个幼儿就失去了双亲,总有王昭仪这个养母照顾,但总也隔着一层皮不是?

  所以曹操临终之际对这个儿子很是不放心,但也只能将他托付给儿子曹丕,希望曹丕能好好对待这个小弟弟。

  曹丕也确实对这个弟弟不错,而曹丕对曹干好,也是有原因的,其一就是父亲曹操的遗命,曹操亲自将曹干托付给了曹丕,曹丕怎么说也会对曹干另眼相看。其二自然就是因为王昭仪,《三国志·魏书》记载:“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

  这里的母亲说的就是王昭仪,王昭仪虽然没有生育,但极受曹操的宠爱。当初曹昂和曹冲去世之后,立嗣之争主要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身上,而无子的王昭仪站在了曹丕这一边,为曹丕争储成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曹丕自然记着报答王昭仪,也就对养在王昭仪名下的曹干多有照顾。

  有了曹操的遗命和王昭仪的恩情,曹丕颇为善待这个小弟弟,当然如果曹干对曹丕构成了威胁,即便有曹操和王昭仪的面子在,曹丕也未必就能对曹干多加照拂。所以,曹丕对曹干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两人的年龄差够大。

  曹丕出生于187年,而曹干出生于216年,两人相差29岁,这样的年龄差,放在古代甚至可能是祖孙,因着这样的一个年龄差,曹干自然对曹丕构不成任何的威胁,而曹丕也直到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根本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也就放心对他好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曹丕对曹干的好也就顶多是多给点赏赐,时不时关照一二,比如221年,曹干从弘农侯进爵为燕公,222年,再次晋封为河间王,224年,改封乐城县。226年,徙封钜鹿。由此乐见,曹丕对这个弟弟还是比较尽心的,其实倘若只是有曹操和王昭仪的面子,曹丕对这个弟弟已经尽到了兄长的责任。

  但有意思的是,《三国志·魏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也就是说,曹丕临终之际,又将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弟弟曹干托付给了儿子曹睿。那么,曹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按理说,他生前对这个弟弟的爱护已经不少了,谁也不会责怪他苛待这个弟弟,但他还是在临终之际让曹睿好好对待曹干。

  这里面自然是曹干自己的功劳,《魏略》中有个记载就很有意思,“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这里的良就是曹干,这就有意思了,曹操死的时候,曹干五岁,在曹操的遗命和王昭仪的恩情下,曹丕对这个弟弟颇为优待,以至于曹干认为曹丕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认为曹丕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常常叫曹丕为“父亲”,而曹丕自然不会答应,而是耐心的对曹干说:“我是你的兄长”,但曹干根本听不进去,叫了很久的父亲,后来大点了才改过来。

  要说五岁的曹干分不清谁是自己的父亲是不怎么可能的,古代的时候男子十三四就能成婚,五岁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算小了,即便没有多么聪明,但是不是自己的父亲总该是知道了,难道他会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曹操?

  一个三岁的孩子可能对去世的父亲没有印象,转而认为对自己好的男子就是父亲,但已经长大五岁,这样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了,那时候的小孩子比我们现在的小孩子要早熟,就拿现在的小孩子来说,亲生父亲陪伴到五岁去世,儿子能将曾经的哥哥认作父亲?

  况且,曹干是什么出身啊,虽然曹操没有称帝,但也是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的存在,这样的大家族,孩子更是格外的聪慧,曹操另一个儿子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虽然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也不会相差太远。

  实际上,这样的大家族出生的孩子都是从小就被教育很多东西的,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很多,而且曹操有25个儿子,即便曹操不会对每个儿子都上心,但这些孩子的母亲必然对孩子很上心,从小就会灌输给孩子很多的东西, 让他们明白生在这样的大家庭意味着什么,需要学会什么。

  由此可知,曹干将曹丕叫做父亲很可能就是故意的, 为什么要这样呢?自然是为了生存,曹干出生不久,曹丕就成为了世子,是曹操的继承人,但之前的立嗣之争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曹操纵然没有称帝,但也类似于帝王之家了,帝王之家的孩子,都有好几副面孔。

  曹干年纪小,生母早早死了,父亲也死了,他一个小小的孩子养在王昭仪名下,自然比别的孩子更早熟,他知道想要过得好,就必须获得曹丕的绝对信任和宠爱,所以他不惜将曹丕认作自己的父亲,反正小孩子嘛,叫错了也没有关系,谁让他小呢,但却会获得曹丕的好感,让他更加疼惜这个弟弟。

  事实也证明,曹干虽然小时候很可怜,但他却没有经历过什么为难,父亲死后,兄长对他极好,兄长死的时候,还将他托付给侄子曹睿,曹睿又对他很好。

  所以说曹干的后半生还是不错的,于261年去世,当时的曹魏还在,他还可以优哉游哉的生活,他死后四年,曹魏才被司马家取代了。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932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