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苏军士兵有些为什么不佩戴备用子弹袋?
导读: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好多冲锋的苏军两三个人合用一把步枪,每人分发3-5颗子弹,身上不佩戴子弹袋。这一场景是苏联在德军闪电战造成的影响,苏军步兵在战场上的生存时间太短
网友提问:
二战的苏军士兵有些为什么不佩戴备用子弹袋?
优质回答:
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好多冲锋的苏军两三个人合用一把步枪,每人分发3-5颗子弹,身上不佩戴子弹袋。这一场景是苏联在德军闪电战造成的影响,苏军步兵在战场上的生存时间太短了,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苏军的标配中是有子弹袋的。(《兵临城下》剧照)
德军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实施。1941年6月22日凌晨3:45分,德军闪击苏联。大约320万的德军联合其他国家的93万部队进攻苏联,前三天苏联损失飞机3922架,到年底是苏军伤亡超过400万,大量的军事物质被缴获。德军的兵峰直抵莫斯科。
军事工业也来不及制造更多的武器弹药,当时苏军一般部队士兵配发的子弹是5发,精锐部队步兵是10-20颗子弹,临时招募的部队一般是两个人5发子弹,两三个人合用一把步枪,子弹袋这种可有可无的装配,在冲锋作战时基本都舍弃了,尤其是临时招募的士兵。到了战争后期,苏联军队的步兵每个人配发几十发子弹,已经大大改善了。
像斯大林格勒这样残酷的战役,冲锋时三个人一把枪,一个人3-5发子弹。士兵阵亡的时间太短,主要是为了消耗德军,阻止德军的攻势,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这样做了。(二战苏军步兵标配复原图)
美英加三国援助苏联。德军的闪击作战,也震惊了西方的美英加等国,如果任由德军消灭苏联,下一个对付的就是他们了,为了制衡德国的极度扩张,美国、英国、加拿大迅速决定援助苏联。
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战争结束,苏联共获得17781735吨援助物资,其中94%是美国提供的援助。我们看一下具体有哪些物资:
这使得苏联军事工业,军事运输业、军火生产等迅速恢复发展起来,供应源源不断,改变了战争初期的颓势。
二战时期苏军步兵大量配置波波沙冲锋枪。PPSh41冲锋枪,又称波波沙冲锋枪。顾名思义,这种枪是1941年设计完成,并且装配到苏联一线部队,到1942年才开始大量生产,到四十年代末期,一共生产了600多万支。
波波沙冲锋枪使用71发弹鼓,减少了士兵换弹夹的频率。它使用的子弹是仿造的毛瑟手枪弹,两者相差仅仅0.01毫米,两者可以通用,并且短距离子弹的杀伤力大于当时德国的冲锋枪。
据统计,二战时期苏联军队共消耗约170亿发子弹,德国军队共消耗210亿发子弹,美军消耗80亿发子弹,生产了414亿发子弹,大部分给了同盟国军队。
我们中国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消耗了17.1亿发子弹,共产党军队消耗了2000万发子弹。
其他网友观点
二战时期,各参与国军队步兵都有自身的装备体系,作为参战人数最多的苏军也如此,网络上某些推文说由于苏联士兵所能分发的子弹非常少,平均三个士兵只有一把枪械,子弹每个人只有5发,苏联士兵并没有装备子弹袋,因为没有多余的子弹,所以子弹袋多此一举。
实际上,这种说法纯属扯淡,是对苏军步兵装备体系缺乏认知的瞎说,战时的苏军也有单兵装具体系,其中就包括装步枪弹的弹药袋、装RGD-33手榴弹的包裹等,很难设想一个士兵只是背了一把枪就上战场,却没有盛放子弹的装具,尽管子弹可以放在口袋内,但不是十分方便,毕竟正规军不是游击队。
苏军步枪兵装备有M-35式棕皮腰带,上面挂有棕色皮制的M-37式步枪弹药包,腰带上有数只这样的弹药包,约携带60发步枪子弹,与同期德军步兵所携子弹大致相当。
此外,比较老旧的M-1917式弹药包,此时也经常被使用;另外,还有一种帆布制的步枪弹药背囊,是背在左肩头上的;而像自动枪手,则配备一个较大帆布弹药包,内置波波沙-41用的71发弹鼓,或者是波波沙-43用的35发弹匣等供弹具。
当然,在实际的战场上,由于后勤补给方面的原因,确实有许多士兵并未装备子弹袋,操起一把5发弹仓供弹的莫辛·纳甘手动步枪,或手持波波沙41/43自动枪,背上一个杂物包就上前线作战了,似乎给外界留下了苏军没有配子弹药袋的印象。
苏军士兵用来携带零碎物品的杂物包,或称背囊或称携行具,实际上是个式样简单的卡其布或细帆布口袋,大概从1939年7月开始采用,称M-39式帆布背包。
袋口穿有细绳,以便装满东西后可以把袋口扎起来,袋身有环扣以连接背带,行进时用手拎着绳头或将背囊背在背上。
袋内装有被涂成土黄色的饭盒,换洗的衣物、盥洗用具和私人物品,有时还存放备用干粮和罐头,需要时钢盔也可以放进袋中携行,当然,必要时也能存放子弹。
从1942年起,由于皮革供应紧张,包括武装带和手枪套在内的大部分装具改用廉价的帆布和人造革来制作,由于单纯的人造革制品在严寒气候中容易损坏,所以人造革总是和皮革、帆布等材料搭配使用。
其他网友观点
事实证明苏联的士兵也是有子弹带的,作者问的这个问题不太客观。作者应该问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有的苏联士兵不佩戴子弹带?这样问才合理客观。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苏联有的士兵不佩戴子弹带。
1:没有子弹带。
第二次时间大战开始之初,德国装甲师利用闪电战迅速击溃苏联布置在西线的部队。歼灭了数百万的苏军,占领了苏联的老工业区,最后长驱直入一直打到斯大林格勒。
在那个时候苏军一直被德军按在地上摩擦,战争打得太快了,国土沦陷得也太快了。导致了苏联失去了绝大部分工业区,在那个时候如果真的没有英美的援助,苏联的存亡还在天秤上不知倒向何处。
不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欧洲国家,因为他绝大部分的人口、城市、工业区也都在他的欧洲部分。
当时苏联失去老工业区就相当于一个强壮的人被人偷袭,在一瞬间被人打断手脚,而且那个人还咄咄逼人想置他于死地。如果斯大林格勒被占领、东欧彻底沦陷之后整个苏联或许真的会全国性的崩溃。 那个时候苏联真的没有多少工业生产能力了,一切都是为了战争。大部分还得靠着英美的援助才能继续战争,所以那个时候打着打着没有子弹很正常。
2:不合适。
一个国家最悲哀的时候就是武器不如对方精良、储备没有对方多,只能拿人命填的时候。
士兵们都来不及训练匆匆上战场,猎人、农民、工人只要是活着的劳动力都可以上战场,人命消失的速度甚至比枪弹消失的速度还快。
一个士兵只有十几发子弹甚至是几发子弹,唯一的作战目标就是用人命来阻挡德军的前进。人命贱到不如枪,这种事情在同样的二战战场的上中国也发生着。
3:没必要
在大反攻的前期,英美物资援助基本上也都已经到位,苏联的军工生产也都开足了马力,这个时候苏联是不缺少子弹之类的。
但是前期的战场主要在苏联的国境内,都是协同作战的物资都跟得上,弹药补给特别的方便。 在数量比较小的作战单位里也有物资补给点,所以相对而言子弹带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
反之像是红军长征之类的时刻,没有物资补给的时候这个时候带上子弹带之类的物资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子弹打一颗就少一颗,苏军后期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
4:苏军的武器的通用性 美械精良需要保养,这几乎都是人们的都知道的了。但是苏军不一样,连武器上都带有战斗民族的性格,子弹基本上都是通用的。战友的子弹能用、别的枪支的子弹也能凑合着用、缴获的子弹甚至都能用。
比较注重实际主义,武器和人一样糙但是结实耐用。所以根本就没必要带那么多的子弹带。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波波沙冲锋枪,能够使用和他差不多的口径子弹。在二战的战场上属于特别流行的装备,而且弹容量足足71发。 这样下来只要身上还有一些子弹的话,只要不打闪电战就应该够用了。
和德军的闪电战不同,苏联的反攻属于稳扎稳打的类型,一步一个脚印从斯大林格勒打回到柏林。
所以苏联的后期补给根本上都是跟得上的,而且英美还援助了海量的物资。苏联士兵部分没有备用的子弹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且部分士兵也不代表全部士兵都不带着备用的子弹带。比如……后勤部队?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1876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