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秦琼跟李世民什么关系(秦琼与李世民的关系)

导读: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李世民登基后,对秦琼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此后12年,一直到秦叔宝去世,李世民都没给他升过官。秦琼战功赫赫,在凌烟阁的排名,却是“倒

  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李世民登基后,对秦琼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此后12年,一直到秦叔宝去世,李世民都没给他升过官。秦琼战功赫赫,在凌烟阁的排名,却是“倒数第一”。这一切,只因四个字:君臣离心。

  算起来,李世民对秦琼,还算是很优待的。

  公元626年,李世民凭借玄武门之变,顺利登基成为唐朝新皇。

  他对身边的一众亲信,进行了封赏,战功赫赫的秦琼,也位列其中。

  从历史记载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优待,主要体现在三件事情上:

  第一件:封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登基后,就对秦琼进行了封赏。

  他将秦琼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旧唐书·秦琼传》)

  第二件:追赠秦琼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公元638年,秦琼病死的消息传来,李世民立刻追赠他为徐州都督,并赐他陪葬昭陵。

  为了彰显秦琼的战功,李世民还特地在他的墓葬前造了石人马,以表彰他的战功。

  

  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旧唐书·秦琼传》)

  

  第三件:修建凌烟阁,将秦琼纳入其中,受后人敬仰。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修建凌烟阁,特意将已经去世的秦琼,纳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让其受后人敬仰。

  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旧唐书·秦琼传》)

  乍一看,李世民似乎对秦琼挺好的。

  秦琼活着的时候,李世民给他加官进爵;秦琼死后,李世民让他陪葬皇陵;修建凌烟阁,李世民还记得把他列入二十四功臣行列,给他死后哀荣。

  可是,如果综合秦琼的功绩、其他功臣的待遇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这点好,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细看历史,从公元626年,到公元638年,秦琼都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从未有过任何变化。

  相比秦琼的功绩,他所受到的优待,真的是少得“可怜”。

  秦琼的赫赫战功

  秦琼没什么背景,是真正靠着白手起家,而名垂千古的人。

  在归顺李世民之前,秦琼跟随了好几任首领:隋朝强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据守虎牢的裴仁基、隋末割据群雄之一李密、王世充……

  他是有真本事的人。

  曾摧毁过卢明月的营寨,征讨过孙宣雅,击退过宇文化及。

  在混乱割据的隋末年间,秦琼的军功,处处展现着过人的本事。

  公元619年,秦琼不耻于王世充的奸诈,和陈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

  刚投奔李唐,秦琼就被安排到了李世民的府上,正式成为李世民的亲信。

  在李世民麾下,秦琼的战功更是非常卓著。

  归顺后的第一年,他跟随李世民征讨河东,一举击破宋军(宋金刚)大将尉迟恭,斩首两千余人;

  归顺后的第二年,秦琼趁胜追击宋军。

  此后,宋金刚大败逃走,尉迟恭则带着军队献城投降。

  敬德、相率众八千来降,还令敬德督之,与军营相参。(《旧唐书·李世民传》)

  这一年,秦琼还是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先锋之一。

  他带领千余人队伍,让敌人闻风丧胆,大振本军士气。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资治通鉴》)

  归顺后的第三年,李世民和窦建德打仗,秦琼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直接冲破窦军大阵,绕道后方举起唐军旗帜,导致窦军军心涣散。可以说,秦琼的勇猛,是唐军胜利的关键。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旧唐书·秦琼传》)

  

  归顺后的第四年,秦琼跟随李世民在河北平叛,一举击破刘黑闼,肃清了窦建德旧部。

  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宝邀击,破之。(《资治通鉴》)

  

  ……

  可以说,秦琼不是花拳绣腿,而是战场上实打实的功夫。

  

  每一次,他跟随李世民作战,英勇且不输谋略,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若是没有秦琼,李世民要想打赢,还要费很多心力。

  从功劳上看,李世民登基前,秦琼就算不是数一数二,也起码是前10名。

  然而,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在功臣里,却连前20名,都比不上。

  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

  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和他的功劳相比,实在有些不对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食邑上,秦琼在功臣里基本属于最少的一等。

  秦琼食邑七百户,在功臣里,几乎算是最少的一批。

  

  举个例子。

  李世民登基后,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的封赏,都是食邑1300户。

  而功绩非常一般的张公谨、侯君集,李世民也爽快给他们册封将军,食邑1000户。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旧唐书·侯君集传》)

  

  李世民对其他人异常爽快,可到了秦琼这里,却只是食邑700户,实在有些少了。

  

其二,在仕途上,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基本是个消失的状态。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将原本秦王府里的亲信,都进行了重用。

  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贞观之治的肱骨大臣。

  尉迟敬德懂武不懂文、性格跋扈嚣张,可李世民对他非常包容,还派他去当了重要的地方官、监修洛阳老君山、征讨过高句丽……

  然而,能文能武的秦琼,却一直寂寥无名。

  李世民登基后,他的仕途,基本处在消失状态,在史书上留下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

  史书记载,李世民登基后,秦琼逢人就说,自己戎马一生,屡受重伤,如今经常重病难以起身。

  “我戎马一生,经历大小战斗200多阵,多次受了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都有好几斛,怎么能不生病呢?”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琼传》)

  

  称病,是秦琼后期的主旋律。

  一个战功赫赫的亲信,需要四处称病,大抵只有2种可能:一是他自己不愿上朝,称病当借口;二是李世民不愿意见到他上朝,他明哲保身,称病当幌子。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指向了四个字:君臣离心。

其三,秦琼的排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明显不对劲。

  李世民对自己的亲信,都有一套标准流程:死后册封、陪葬皇陵、入住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亲自挑选24位功臣,入驻凌烟阁。

  功臣的排序,不按功劳大小,而按官职大小。

  在贞观十七年以前去世的人,会按照追赠的官职进行排序。

  按照旧例,追赠的官职,一般比活着的官职,要高许多。

  然而,即便这样,秦琼仍然被排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位。

  由此可见,秦琼活着的时候,官职不如其他亲信,死后哀荣也非常一般,追赠的官职也并不算大。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李世民不给其他人发糖,那他不给功勋卓著的秦琼发糖,也是情理之中。

  可当李世民给旁人发了一堆糖,却只愿意给秦琼几颗,就显得有些“刻薄”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李世民要这样对待秦琼呢?

  从两人的相处细节来看,李世民如此对待秦琼,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君臣离心。

  不止是李世民猜忌秦琼,秦琼也不愿意搭理李世民。

  李世民对秦琼的猜忌

  

  李世民登基后,如此对待秦琼的原因之一,是他对秦琼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在归顺李唐之前,秦琼几次易主,虽然李世民求贤若渴,但不免在心中留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此外,每一次,秦琼立下赫赫战功,李渊都给予秦琼过分的褒奖,也加深了李世民的猜忌。

  击溃宋金刚的那一次,李渊赏赐秦琼金瓶,加封他为上柱国,并且对他说:“你不顾妻儿过来投奔我,还立下这样的军功,我连肉都可以割给你,更何况是一些财物!”

  

  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琼传》)

  

  击溃王世充的那一次,秦琼又被加封为翼国公,赏赐财物。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琼传》)

  

  此时的秦琼,是李世民府中的人。

  他被赏赐,也代表着李世民的荣耀。

  但李世民欣喜之余,也难免会猜想,秦琼的心偏向父皇李渊更多,还是偏向自己更多。

  尤其,当李世民背着李渊搞小动作的时候,他根本拿不准秦琼会不会密奏。

  这种疑心,到玄武门之变时,不断放大。

  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过,史书上的记载不一。

  《旧唐书》的《太宗本纪上》、《长孙无忌传》中,都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进行了列举,其中,秦琼是最有争议的人之一。

  如果,秦琼没参与玄武门之变,那么,他作为李世民的亲信,立场就十分可疑;

  如果,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么,按照他在战场骁勇善战,他理应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据史书记载,秦琼只是跟着李世民抵达了玄武门,并没有特别的功绩。

  反倒是尉迟敬德,亲自射死了李元吉。

  从秦琼后来受封的功绩来看,就算他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想必也是消极抵抗的态度,人在心不在。

  李世民宽仁,但他不是傻子,对这样的秦琼,自然“如鲠在喉”,难以优待。

  秦琼不想搭理李世民

  除了李世民的疑心,秦琼自己,也不愿意和李世民过分亲近。

  此前,秦琼几次易主,看似不忠诚。

  可实际上,他并非不忠之人。

  最后一次,秦琼离开王世充的原因,是不耻王世充的行径,由此可见,秦琼绝对是个正义之人。

  其实,王世充对秦琼和程咬金都非常好,都给了高官厚禄,并予以厚待。

  只是,王世充气量比较狭小,经常赌咒发誓。

  秦琼认为这不是君子所为,便果断离开。

   “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资治通鉴》)

  不为高官厚禄,只是因为王世充品德不好,秦琼就果断离开。这样的他,对于玄武门之变中骨肉相残的李世民,恐怕也难以推崇。

  事实上,当时的著名将领李绩和李靖,对于玄武门之变也并不支持,他俩都保持了严格的中立。

  但秦琼很难置身事外。

  他本就是李世民的亲信,就算心中再不认同,本着臣子的忠心,他也要附和。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秦琼消极参战,也在所难免。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也自动称病,远离朝堂。

一方面,他认为李世民不再是自己愿意追随的主人;另一方面,他为了避免李世民为难,自动远离朝堂。此外,李渊曾对他特别好,秦琼内心不安,便干脆选择急流勇退。

  这个世界上,拿得起、放得下的,才是真君子。

  从这方面看,秦琼虽然易主七次,却始终保持忠心,有着做人的志气和底线,着实让人钦佩。

  而李世民的度量,也值得称赞。

  秦琼称病的十二年,他虽然没有给秦琼升官,但多次派太医去给他治病。

  他们君臣之间,依旧保持着“和睦”与“厚待”,着实很不容易。

  自古战功赫赫的功臣,都难以善终,但李世民手下的功臣,绝大多数都得以善终。

  这一点上,李世民值得称赞。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像素说”对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的观点:

  事实上李世民对秦琼(秦叔宝)可以说真的很一般,甚至有些“刻薄”,这点我们从秦琼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24位,即“倒数第一”便可见一斑,毕竟以秦琼的功绩再怎样也不至于排个倒数第一,你说李世民这么对秦琼算不算得上是“刻薄”?反正我是觉得李世民有些刻薄过头了。

  我们一提起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一定少不了使用双锏的秦琼,秦叔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先于瓦岗寨中与程咬金等人共同反抗暴隋,后又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为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秦琼也因为一生戎马,征战四方,留了一身的伤病,最终因伤致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病逝,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壮”,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四位。

  如果从这简历上来看,李世民对秦琼还是“不错的”,起码挑不出太多毛病,但是,结合秦琼的功绩和对大唐的贡献来看,却令人感觉有失偏颇。还有就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夺取皇位后,对待秦琼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位昔日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勋,再不受李世民重用,以至于到了最后为功臣排序时,秦琼也只得了一个“末位”。

  那么,李世民与秦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二人的关系又为何变成了这样?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从秦琼与李世民一路的磕磕碰碰说起。

  戎马半生,终遇明主

  秦琼出生于山东齐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南,本为隋朝将领,在来护儿手下任职,在隋军中也只是担任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不过他还是凭借自己一身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在军中积累了一定的威望和人脉。

  后来秦琼的母亲因病去世,作为上级的来护儿还亲自前去吊唁,这一下子让众人感到十分的惊讶。要知道秦琼只是一个芝麻绿豆点大的军官,而来护儿的身份地位可不一般,毫不夸张地说,来护儿在隋朝当时的武将团体中,绝对是排名前五的级别,可就是像来护儿这样的高级将领,放下了自己的身份亲自为一位低级士官的母亲吊唁,这也怪不得他们惊讶了。

  不过,显然来护儿根本不理这些人的惊讶,面对他们投来的质疑的眼神全当看不见,因此,我们可以从来护儿的举动中看出这么一件事,那就是来护儿料定秦琼他日并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现在的自己也只不过是在押宝。很显然,来护儿并没有看错人,而秦琼也确实颇具能力,且未来的成就大到超越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

  614年,卢明月叛乱,带领十多万叛军进攻祝阿,随便派出大将张须陀带领大军前去平定卢明月叛乱一事。而当时的秦琼刚好就在张须陀军中任职,自然也跟着前去平定叛乱。也恰恰是此次平叛,让秦琼这个名字开始响彻天下。

  因为当时张须陀所率领的军队人数只有叛军的一半,面对人数上对自己碾压的叛军,张须陀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一方面张须陀下令将营地扎在距离叛军营地六七里地的地方;另一方面,准备从军中选出一人,率领一部分军队前去破坏卢明月叛军的防线,达到奇袭的目的,为后面对叛军发起总攻做好准备,当然了,这个率军的人必须智勇双全,否则根本无法担此重任。

  但是,张须陀提出自己的想法后,一时间中军帐中竟无一人主动站出来接取将令,原本热闹无比的大帐,一时间安静得有点可怕,过了好一会,只有秦琼与罗士信两人站了出来,便是自己愿意率军前往。

  张须陀大喜过望,便命二人奉各率领一部伏兵,埋伏在两侧,自己则是假装不敌卢明月,故意败退,将叛军给骗了出来,对张须陀的“败军”乘胜追击;等到卢明月的叛军都跑出去追击张须陀后,秦琼与罗士信二人则趁叛军大营守备虚弱,率领大军直接端了卢明月的老曹,来了个火烧连营,直接将卢明月叛军的士气给打了下去;随后张须陀转逃为攻,率领大军掉过头来与秦琼、罗士信等人前后夹击叛军,一举将卢明月给击溃。

  自此,有勇有谋的秦琼,名声响彻整个中原大地,所有人都知道出了个名叫秦琼的猛将,不仅有勇有谋还跟随张须陀击溃了十几万的叛军。

  616年,张须陀再次奉命出征瓦岗寨,作为张须陀帐下猛将的秦琼,此次也跟着出征。但在于瓦岗寨的战斗中,张须陀中了李密的诡计,被引诱至包围圈中,最终兵败被杀。而秦琼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发现大势已去,只能收拾旧部后投靠了虎牢关的裴仁基。

  但这个裴仁基作战勇猛却不通人情世故,与身边的同僚们不和。最终,感到处处被排挤的裴仁基一怒之下带着手下人马投靠了李密,自然的秦琼也跟着投靠了瓦岗寨的李密。李密老早就听过秦琼的威名,如今看到他跟着裴仁基来投靠自己,显得十分高兴,二话不说便直接给了秦琼数千人马,让他成了一员领兵的将领。就这样,秦琼便在瓦岗寨中定了下来。

  618年,隋朝重臣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了隋炀帝杨广,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瓦岗寨的李密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征伐宇文化及,就这样,双方在黎阳展开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可以说是打得十分的激烈,战斗早期,李密直接被宇文化及压着打,甚至还差点丢了身家性命,还是秦琼及时出现,这才将李密的小命给救了回来。不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战争的局势出现了反转,李密开始碾压宇文化及,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不过,在这里我必须说一下李密这个人,在取得与宇文化及战争的胜利后,开始变得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于是对身边的王世充放松了警惕,再加上此前与宇文化及的大战中,瓦岗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王世充对瓦岗寨发动进攻时,毫无意外以李密惨败收尾。兵败后的李密逃到了西安投靠了李渊,而秦琼等人则没能成功逃出去,不得已只能委身于王世充,在王世充手下当了个领兵的将军。

  但秦琼这样的名将,显然对王世充这样的人并不认同,于是在后来王世充与唐军对峙中,秦琼二话不说选择了临阵倒戈,与程咬金等人一同向唐军投降。秦琼归唐后,他被李渊安排在秦王府。秦琼与李世民这两位在隋唐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人,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会面,戎马半生的秦琼,终遇明主,成为了李世民麾下最得力的武将之一,更为建立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龙入海,为建立大唐打下关键一战

  秦琼自加入李唐后,便成了李世民麾下最得力的先锋,被李世民任命为麾下玄甲军的四大统领之一,主要负责在战斗是进行先锋突击。大家千万别小瞧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仅有三千人左右。但是,玄甲军却是李世民得以横扫天下的王牌,可谓是王牌中的王牌。

  此后,秦琼为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包括但不局限于击溃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等人,与李世民一同为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不世功勋。

  尤其是与窦建德一战,当时的李世民手中只有数千兵马,而任务却是要在虎牢关将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给吃掉。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在战争方面有自己的天赋,而虎牢关一战更是将自己的战争天赋发挥到了一个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可谓极致。

  李世民先是依托虎牢关天险,将窦建德的大军锁死在原地,无法越过虎牢关半步;随后,又是明的暗的各种手段麻痹窦建德,使其大意。最后,等到窦建德完全放下心来的时候,二话不说直接率三千精锐冲出虎牢关,冲向窦建德的中军大帐。

  以三千精锐冲击窦建德十几万大军的中军大帐,不用想,大家一定觉得输的一定是李世民。可大家都猜错了,李世民就用这三千精锐,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千精锐破十余万大军,估计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吧,可偏偏人家完成了,还将窦建德给活捉了。

  当然了,在冲击窦建德大军和活捉窦建德的过程中,秦琼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的往前冲,给身后的唐军精锐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一个个不要命的往前冲,这才有了最终的胜利。虎牢关一战,也是唐王朝关键的一战,也正是打赢这一战奠定了李唐一统天下的基础,此后,已无人可挡唐军的攻势,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李唐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秦琼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的。

  玄武事变,君臣离心

  秦琼这么厉害,自然也得到了李渊的重视,可以说李渊比起李世民更加看重秦琼,不过,也正是因为李渊对秦琼的重视,为之后李世民对秦琼的“刻薄”埋下了伏笔。

  如秦琼击溃尉迟恭的时,李渊便赐给了秦琼金瓶,并说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秦爱卿你不顾家中妻儿老小千里迢迢来投奔我,现今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于你我连自己的肉都可以割下来赐予你吃,更何况只是赏赐你一些金银之物与一些仆从。

  再如,宋金刚被灭后,李渊又赐予秦琼黄金百斤、彩缎千匹、封上柱国,足可见李渊对秦琼之重视。但,也正是因为李渊对秦琼的重视,在李世民的心里,自然而然的将秦琼贴上了亲皇派(李渊)重臣的标签。

  随着李唐统一天下,战争结束了,另一场战争没有硝烟的也随之展开。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为了皇位,所积累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不用怀疑,秦琼作为李世民爱将,自然是与李世民站在一条线上的,只是,政治斗争与沙场杀敌完全是两回事,你光有一身的武艺并没有任何作用。而秦琼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所发挥的力量越来越小,导致最终与李世民离心。

  据史书记载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正是尉迟恭多次劝说李世民,让李世民赶快动手以免夜长梦多,甚至还跟李世民说如果你再不动手,到时候连个人都没了,还怎么成就大事。

  玄武门之变就这样爆发,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诛杀,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尉迟恭立下汗马功劳,并没有秦琼太多事。随后,李渊被迫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则成了太上皇。李世民再从李渊手中接过权力后首先做的便是将原本心向李渊的老臣,一个个“请”出权力的中心,号将位置腾出来给自己的心腹。

  没有任何意外,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长孙无忌两人功劳并列第一,皆赐绸缎万匹,甚至将齐王府中所有的财帛赏给了尉迟恭。至于秦琼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并没有什么表现,自然也没得个好,最主要的是在李世民心中,他老早便被贴上了“太上皇派系重臣”的标签,自然是要坐冷板凳的。不过,秦琼至少还能寿终正寝,并不像侯君集、张亮那样,因谋反被诛。

  秦琼自己心里也明白,李渊赏识和厚赏过自己,而自己更是李渊册封的“上柱国、翼国公”,加上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并没啥表现,基于李世民登基后打压太上皇派系与李建成派系的前提下,自己不得重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此外,秦琼没能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地域问题。秦琼、李勣、程咬金等人都出自关东,恰恰李世民对于那些出自关东的豪杰们始终无法太过信任,这点我们从凌烟阁功臣排名中便能看出,所有出自关东的豪杰们排名均靠后。你不要跟我说这是巧合,那也太巧了,这只能说明,李世民其实是一个将地域观念非常重的一个人。

  反观降将尉迟恭却深得李世民之心,要知道尉迟恭比起秦琼等人加入李世民团队的时间更短,且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贡献更少,但人家为何就能入李世民的眼呢?说白了,尉迟恭除了他本身的功劳外,更是的是因为他并非关东人,而是李世民的老乡,闲来无事两人还能唠几句家乡话,最重要的是玄武门之变中还出了力,而且他身上没有“太上皇派系”的标签,这点是秦琼在怎么努力都比不过的。

  不过,秦琼也不傻,他知道李世民不信任自己,而且对自己保有戒心,所以他并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事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中,而是选择将自己给隐匿起来。

  自玄武门事变发生后,秦琼就各种“生病”,而且每次都对人说:自己戎马一生,经历过大大小小战斗不下200余场,屡屡受伤,所流之血不计其数,现在老了又怎么可能不病呢?其实,秦琼到底是不是真的“病”了,并不重要,从我们现在的角度出来,便不难看出这是秦琼的一个自保手段,又或者说秦琼已经看透了一切,李世民与自己离心,但又因为自己立过赫赫战功他不会对自己真的下手,但自己一个贴有标签的人,万万不可再像之前一样锋芒太露。

  也正是因为秦琼的小心谨慎,他得以善终,于贞观十二年病逝,死后得以陪葬昭陵,被追封为胡国公,画像入凌烟阁排名第二十四位,也算是尽显哀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说秦琼在李世民一朝坐冷板凳,但老百姓们还是明事理的,后期衍生的各类隋唐演义小说中的秦琼秦叔宝形象高大宏伟,更被后世百姓当成门神,守护家宅,受人膜拜,也算是老百姓还秦琼一个公道。好了,问题来了对于秦琼坐冷板凳一事大家又怎么看呢?又或者说你觉得以秦琼的功绩,他应该排在第几位合适?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02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