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亲自劝降,说明敌人很重视文天祥的,但其依然不为所动
导读:他代表着民族正气,代表着宁死不屈,代表着抗争到底。他吟唱着正气歌告别人世,走完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一生。他就是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
他代表着民族正气,代表着宁死不屈,代表着抗争到底。他吟唱着正气歌告别人世,走完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一生。他就是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幼聪慧,年二十举进士,状元及第。任官后,为国事得罪权臣贾似道,被贬放外任。咸淳十年(1274年)知赣州。
彼时南宋小朝廷正值风雨飘摇之时,大厦将倾,已经无可挽回。强大的蒙古军虎视眈眈,南宋离彻底灭亡之日已经不远了。但就在这风雨如晦的危难时刻,文天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毅然投笔从戎,以满腔热血、一身正气投身于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斗争中,最终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正气之歌,名标青史,浩气长存。
开庆元年(1259年),蒙军兵分两路攻宋,大汗蒙哥亲率西路大军入川,势如破竹,一举攻取成都。忽必烈率东路军,横渡长江天险,与自云南北上潭州( 今湖南长沙)的另一支蒙军会师后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南宋朝野震惊,有人提议宋理宗赵昀避蒙军兵锋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情况不妙时随时可逃奔海上。文天祥反对迁都,力主抵抗,他以进士身份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撺掇理宗迁都的宦官)以安人心”。后蒙哥负伤暴死,忽必烈急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许南宋右宰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南宋这才得以苟延残喘,暂保平安。
之后的十几年中,骨鲠刚直的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中,或半年或月余,均做不久。后因讥责谎报前线大捷的贾似道而被罢官。用奸不用贤,的确是王朝末世的不祥之兆。
后忽必烈争得蒙古汗位,改国号元,遂开始再次发动灭宋战争。咸淳十年(1274年),忽必烈率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扑临安(今杭州)。南宋朝廷一片混乱,宋度宗赵祺恰在此时死去,年仅4岁的赵隰继位,是为宋恭帝。恭帝年幼,由谢太后临朝听政,她颁诏命各地起兵勤王。
彼时的元军,铁蹄踏遍欧亚,灭国四十余,端的是虎狼之师。谢太后“勤王”诏令下达后,各地将帅均瑟缩不前,竟无人响应。德祐元年(1275年),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兵买马,数月之内组织义军三万,文天祥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征战厮杀的戎马生涯。
文天祥率义军赶往吉州,朝廷任其为兵部侍郎,命其率部屯驻隆兴(今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于8月入卫临安。不久被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率部驰援常州。
在常州,南赣义军与元军苦战,宋将张全却率官军隔岸观火,拒不增援,待战斗最激烈时又临阵怯战,擅自逃跑,致500义军壮烈牺牲。这年冬,元军围攻独松关,此关为临安门户,若失守,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奉命火速支援独松关守军,义军离开平江3日后,留守平江的守将献城投降。还没赶到目的地,独松关已被元军攻破。急返临安,准备拼死抵抗,护卫行在,却见满朝文武大部弃官而逃,庙堂上空空荡荡,仅余6名文官。
景炎元年(1276年)正月,元军已经兵临城下,临安告急。彼时文天祥任临安知府,他力主与元军决一死战,而执政的谢太后与宰相陈宜中等决计投降议和。元军大将伯颜指定须由南宋宰相出城商榷,宰相陈宜中竟乘夜缒城出逃。文天祥临危受命,被谢太后委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代表朝廷出城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惧元军武力,据理力争,痛斥伯颜,愤然表示要抗战到底,伯颜恼怒,将其扣留。
元军将文天祥押解乘船北上,欲送往大都(今北京),文天祥以绝食抗议,后至镇江寻机乘乱逃逸。由于元军施反间计,散布谣言诬说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说降宋军,赚城取池。文天祥沿途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好不容易辗转抵达温州。这时,宋廷已经献表投降,恭帝赵隰、谢太后等已被押往元大都,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7岁的益王赵罡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文天祥遂赶至福州,被任为枢密使。同时督率各路兵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他派人赴各地招兵筹饷,并号召各地起兵抗元。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乘船投奔怒海,在广东沿海一带漂泊不定。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防龙岩、梅州,随后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 大败元军,不仅歼敌无数,还相继收复了赣州十县、冀州4县,又攻取兴国州,人心复振,江西各地蜂起响应。全国各地抗元斗争声势复起,各地义军皆愿接受天祥号令,他的影响力已远达江淮一带,这一年是他坚持抗元以来形势最为有利的一段时期。
元军集结精锐,再次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宋军拼死抵抗,却因寡不敌众而被迫往北撤退,先退庐陵,后退河州(今福建长汀),元军紧追不舍,凶狠围杀,文天祥部伤亡惨重,庐陵方石岭一战,老将巩信和数十将士为掩护天祥撤退,拼死阻抗,全部殉难。次日,元军再次大举追至,天祥妻和一双儿女均被俘。部将赵时赏冒充文天祥被杀,天祥这才侥幸逃脱,
景炎三年(1278年)暮春,小皇帝赵罡病死,陆秀夫再次拥立6岁的赵昺为帝,并将小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今属江门)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崖山,加封文天祥为信国公。入冬,文天祥率军进驻潮阳,欲凭借山海之险屯粮聚兵,寻机东山再起。元军水陆并进,发起猛攻。文部力战不支,被迫撤出潮阳,转移至海丰,准备遁入大山,据险固守。
宋军进至海丰以北的五岭坡时,元军大举袭来,一场血战过后,文天祥被俘,所部将士、眷属基本全部战死。次年正月,文天祥被押上海船,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文天祥触景生情,吟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不屈之志,遂成千古绝唱。彼时元军统帅张弘范命人劝文天祥写信招降坚持抵抗的宋将张世杰,他录此诗作为答复。
崖山海战结束后,海上伏尸如麻,南宋灭亡。文天祥被押解北上,于祥兴二年(1279年)10月初抵达大都。忽必烈敬他是一条铮铮硬汉,想招降他为己所用,特地遣故宋丞相留梦炎、被封瀛国公的恭帝赵 前去劝降,都被文天祥拒绝。
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文天祥慨然答道:“天祥为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这话彻底激怒了惜才的忽必烈 。次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慷慨就义,年47岁。
文妻欧阳氏到刑场收尸,见其衣带中写有一行字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作何事?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欧阳氏大恸,说:“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遂自刭而死。
当文天祥被囚禁在大都监狱中时,南宋早已覆灭,此时他坚持不降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但他依然宁死而不屈服。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以一身之死警醒后人 ,以一人之命激励后人。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61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