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林语堂等人对郭沫若的评价这么差? 百科知识
导读:说起郭沫若的才华,的确当得上一个“大才子”的称呼,但是他的人品却十分为人所不齿。和他同时代的鲁迅骂他是“才子加流氓”;林语堂说郭沫若是“集天下肉麻之大成”,说郭的
网友提问:
为什么鲁迅、林语堂等人对郭沫若的评价这么差?
优质回答:
说起郭沫若的才华,的确当得上一个“大才子”的称呼,但是他的人品却十分为人所不齿。和他同时代的鲁迅骂他是“才子加流氓”;林语堂说郭沫若是“集天下肉麻之大成”,说郭的文章是“歪曲的,谩骂的”;就连后来与鲁迅决裂的胞弟周作人,也十分瞧不起郭沫若的人品,直接骂他“不要脸”。同时被这么多大文豪痛骂,可见郭沫若虽然才气过人,然而人品实在是有问题的。
鲁迅与郭沫若都是罕有的才子,生于同一个时代,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尴尬。郭沫若和鲁迅原本是朋友,二人之间的矛盾最初由郭沫若挑起,郭说鲁迅是“反革命人物”和“法西斯”,鲁迅便回他一句“才子加流氓”。但是鲁迅瞧不起郭沫若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郭沫若的性格和为人的确有问题。
郭沫若的私生活十分混乱,他一生不但同时有三个妻子,另外还有不少的情人,可以说是风流成性,对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更是不闻不问、毫无感情,很多人认为郭沫若是一个“渣男”式的人物。因此郭沫若尽管才高八斗,却始终不受鲁迅、林语堂等人的待见,在同时代的许多文人学者眼中,他的为人都十分不堪,也就很正常了。
其他网友观点
俗话说:“文人相轻!”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抑或是因为这个的原因,郭沫若这个大才子就被鲁迅、林语堂等人给予差评。
“无风不起浪!”这里边或者是因为惹着了、还或者是观点不同,政见不合等原因!
鲁迅先生的一句“才子加流氓”辛辣的道出了郭沫若的特点,概因是郭沫若曾经主动招惹过鲁迅先生的。
据有关材料记载,之前郭沫若曾经评价鲁迅为:“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这或许是引起了鲁迅先生的不满,才予以回击。大家知道,鲁迅以写辛辣的讽刺文著称,招惹他不会笔下留情。况且鲁迅一生,看不惯的事,就会奋笔疾书,很多名人因为一些杂事被鲁迅点名骂了,也是一位敢讲真话的批评家、杂文家、文学巨著。
可能郭沫若的为人不拘小节,尤其是在处理情感方面。因此,文学家林语堂直言不讳调侃郭沫若为:“集天下肉麻之大成”。
据分析,郭沫若在对待古典文学方面与他政见不合,时年,曾劝导青年人不要读古书,私自武断地说:古书有毒。有一次,还评价林先生的英语水平很差,致使林语堂大为恼火。还有,林语堂看不得郭沫若的傲慢无礼,骄傲自大,说他刚愎自用。因此,林语堂不会说郭沫若的好话,也就会给他差评,概因郭沫若,说话随意,没顾及别人的感受,想怎们说就说出来了,有意无意的得罪了文坛的同行。
这些都是郭沫若先生在日常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结果。自己的婚姻、自己的感情处理不谨慎;术业不专等等的原因;自己展现的高高在上的派头,也是惹怒文坛同行的原因之一。
总之,人在世上混,不容易,既要出成绩,还要会做人,会装低调,否则,引来白眼,这一点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做名人,做个有才能的名人就更难了,既要应付文人相轻(同行的嫉妒),又要顾及社会的影响,也许郭沫若就是不拘小节才招致差评的。
其他网友观点
郭沫若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若是讲论才气学识,郭沫若可以说当仁不让位居第一,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然而后期的郭沫若把更多精力放在考古探墓上,并且造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损失一笔很珍贵的文物。
然而天妒英才,正是这样一位文武全才却披上“风行较差”的外套,鲁迅先生更是直接用“才子加流氓”几个字评价郭沫若,可谓是一针见血。其实事实上大文豪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郭沫若,还是起因于郭沫若主动招惹鲁迅先生,郭沫若先生曾经说道鲁迅就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甚至说鲁迅先生是一个“不得志的法西斯谛”。
总所周知,鲁迅先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当初社会的各路名人,没有被鲁迅先生骂过的实则少数,面对于郭沫若先生的主动攻击,鲁迅先生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回复郭沫若就是“才子加流氓”。
林语堂评价郭沫若“集天下肉麻之大成”也是情理之中的,郭沫若劝导青年不要读古书,并说古书有毒,称道《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书中忠孝节的话有毒,同时郭沫若还评论林语堂的英语不好,这都让林语堂对郭沫若或多或少产生一些不满。同时林语堂和郭沫若在读《易经》的时候林语堂读完不敢说懂,但是郭沫若却说懂,这让林语堂觉得郭沫若有点高傲,刚愎自用的感觉。
其实郭沫若不受到好评也是由他本人导致的,在对待爱情婚姻上,看上去风流潇洒,独树一帜,大师实际上是一个始乱终弃的人,包办的婚姻没有让他承担丈夫的责任,中间曾经抛弃妻子,这给人一种很差的一面;另一方面,后期的郭沫若痴迷考古,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刚开始确实遭受很多考古学家的反对,加上当初的考古技术不娴熟,对待文物的保护力度欠缺,大师郭沫若等人还是一意孤行,得到国家认可,但是最后却导致很多珍宝古玩字画以及丝绸的损失,很多文物由于当时技术不足,还来不及保护就已经破坏,当时的考古专家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痛心疾首,但是郭沫若并没有汲取教训,而是再次计划挖掘其他陵墓。
郭沫若虽然是一个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但是很多做事派头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得到不好的风评,但是他的文笔也把国家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99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