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试卷(地理中考模拟试题)
导读:初中地理中考简答题答题要点归纳 1.地理位置分析: 绝对位置(也叫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指经、纬度范围, 所在半球, 高中低纬
初中地理中考简答题答题要点归纳
1.地理位置分析:
绝对位置(也叫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指经、纬度范围, 所在半球, 高中低纬, 所在热量带 (有特殊纬线也答出来) ;
②相对位置: 指同等级的邻居 (如国家、 大洲等) ;③海陆位置: 面临的海洋和背靠的大陆。
2.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1)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 +疏密 +渐变方向 +走向(延伸方向)。
具体分析: 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 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 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
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 说出疏密分布位置。 ②变化趋势: 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 (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2)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描述的角度:疏密 +数量 +极值 +方位。
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
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 代表的含义 (如城市等级 ),
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3)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 +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 +伸展方向 +极值区的分布。 “面”状
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 即东南西北的界限; 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3.地形特征问答题描述方法
( 1)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①哪里高,哪里低;②起伏大小;③整体情况(平缓或海拔较高或崎岖不平)。
(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 (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 (大、小)③地势特征 (哪里高哪里低) 。( 3)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高线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④等温线等。
4.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风向和气压带: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
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②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雨影效应 )。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天气系统因素——锋面控制降水多, 如梅雨、贵阳冬雨、 北方夏季暴雨; 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5.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纬度(决定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温度高;昼长影响气温;太阳辐射量强,气温高。②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低影响气温。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影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风向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风向影响气温(高纬
吹向低纬,温度较低,反之温度较高;背风坡焚风效应温度高)。
⑥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⑦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7.流域的开发应用:
河流的 利用(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供水、养殖等)
治理(疏浚河道,提高通
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加强土地利用等)为核心。
6.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补给类型(降水、冰川、积雪、地下水)、河
流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水利工程、湖泊或沼泽调蓄作用等)。
②流速: 与地势起伏大小紧密相关。
③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土质是否疏松、人类活动频繁与否, 以及汛期含沙量大
④结冰期: 有无及其长短,根据冬季最低温是否低于 0℃来判断。
⑤汛期: 出现时间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⑥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气候(降水量多,径流量大,蒸发量的小)有关。
⑦凌汛: 由纬度低向纬度高地区流;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下。
9.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①水流速度慢;②流量大;③季节变化小;④结冰期短或无。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数量密度大、经济水平高;服务范围广;运输需求大;有较为便利的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连接。
8.水电站建设条件:
自然原因: 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气候适宜,利于施工;对野生动植物影响较小的地区。
社会经济因素: 距经济发达、 人口密集地区近, 市场广; 人口多, 劳动力丰富; 靠近大城市,科技能力雄厚;交通网发达,交通便利等。
1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气象灾害 );②地形平坦;③水源(灌溉水
源);④土壤肥沃;⑤生物灾害(病虫害、野生动物和鸟类等)。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③支持政策; ④科技发达 (基因、 保鲜、冷藏等);
⑤劳动力丰富、廉价;⑥工业基础好。
注意:①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②影响农业的气候灾害主要有寒潮、 台风、
旱灾、涝灾;③从春、夏、秋、冬等 4 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季节时段)分析。
10.农业的定义及分类:
农业指种植植物或饲养动物,以及从自然界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部门主要分为种植业(狭义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13.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
口集中;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 );山区城市
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②气候 (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 ③河流(供水、
水运功能);④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①交通条件;②政治因素;③军事;④宗教;⑤科技;⑥旅游。
12.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方面: ①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②水源:靠近河流、湖泊;③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社会经济方面: ①市场因素:腹地广,市场广;②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
的燃料、 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 ③政策因素: 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④科技因素: 大学、科研单位;⑤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⑥工业基础;⑦农业基础;⑧环境因
素:下风地带或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产生污水的企业, 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 高科
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规模小、 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 环境污染严重的工
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15.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主要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采掘业、加工业、高新技术工业等)、第三产业(交通、通讯、旅游等)的区位条件分析。
14.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①地形(山区、平原);②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③水文(少经过河流、湖泊多的地区);④气候(少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⑤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①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性道路);②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③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④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17.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四大类:
气象(气候) 灾害主要发生在大气层中, 常见有干旱、 暴雨、 台风、寒潮、沙尘暴、 狂风等。地质灾害 主要发生在岩石圈中,常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
水文灾害 主要发生在水圈,常见有洪涝、风暴潮、海啸、凌汛等。
生物灾害 主要是病虫害、以及食草、食肉动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常见有虫灾、鼠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不同。
16 .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多暴雨; 地形起伏较大; 土质疏松; 植被较少; 流域面积广; 河流多)和人为原因 (主要是植被破坏(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19.为什么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是红海?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同时蒸发旺盛;②周围多为沙漠地带,河流注入量少;③近些年人们大量截取汇入红海的河水,导致红海面积大范围缩小,盐度急剧上升。
18.地表环境特征:
①气候(湿热冷干) ②植被状况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
21.人口迁移:
经济(就业、经济收入)②政治 ③社会文化 ④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
22.治理外流湖缩小的措施: ①中上游植树造林;②退田还湖;③合理利用水资源
20.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
①大陆架海区;②河流入海口处;③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④温带海区
24. 治理洪涝的措施:
①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②修建水库;③退耕还湖;④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⑤加固江防大堤;⑥疏浚河道;⑦河道裁弯取直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jkxcs/4889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