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奥运会(历史上“换城”举办的奥运会 | 科普奥运)
导读:在现代奥运史上曾出现过一次“换城”举办的奥运会--1908年伦敦奥运会。那么,这届奥运会经历了什么,又何以如此特殊呢? 第三期 历史上“换城”举办的奥运会罗马的困境
在现代奥运史上曾出现过一次“换城”举办的奥运会--1908年伦敦奥运会。那么,这届奥运会经历了什么,又何以如此特殊呢?
第三期
历史上“换城”举办的奥运会
罗马的困境时间回到上世纪初,在国际奥委会主导举办了三届奥运会后,第四届奥运会如约而至。当时申请主办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有罗马、米兰、柏林和伦敦。为了借助古罗马的荣光,唤起更多人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国际奥委会最终投票表决,将第四届奥运会会址选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罗马。
就在罗马开始着手筹备奥运会时,其境内的维苏威火山却给这场盛会带来了巨大的变故。
1906年维苏威火山喷发
1906年4月7日,一直沉睡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流出的岩浆包围了奥塔维亚诺镇,使几百名意大利人伤亡。那不勒斯市被重重火山灰烬所覆盖,一些屋顶因不堪承受重力而坍塌,又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和多次地震,使得意大利经济蒙受巨大损失。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将筹备奥运会的财政预算用于救灾和重建。于是,陷于财政困境的意大利在1906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宣布因无力兴建体育设施,罗马将放弃第四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换城”的抉择因时间紧迫,奥运会又无法延期,为了维护奥运会的国际声誉和举办的稳定性,国际奥委会不得不求助于当时经济较强的英国。彼时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自然爽快地接下这一任务,并承诺在伦敦如期举办第四届奥运会,同年伦敦也将举办“伦敦法兰西——不列颠世界博览会”,完成历史上最后一次“双会同办”。
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裁判宣读规则
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英国迅速成立奥运会筹委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伦敦西区一个丛林地带迅速兴建起一座可容纳7万余观众的运动场,新造了一个长100米、宽15米的游泳池,以及自行车场等设施。
瑕不掩瑜的伦敦奥运会第四届奥运会尽管经历了换城举办、仓促筹备的变故,但是这届奥运会成为了世界五大洲代表的第一次大聚会,迸发出奥林匹克运动别样的精彩。
1908年伦敦奥运会射箭比赛现场
本届奥运会于1908年7月13日正式开幕,但实际比赛已于4月27日开始,直至10月31日才宣告结束,总共开了六个多月,是历届奥运会时间最长的一次。
耗资4万多英镑的白城运动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竞技综合体育场,成为二十世纪初英国人骄傲的存在。本届参赛国家共22个,运动员2034人,其中女运动员36人。总人数比前3届的总和还要多,初步显示了奥运会的魅力。
1908年伦敦奥运会原版海报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馆藏)
伦敦奥运会最大的胜利者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英国,一共获56枚金牌、50枚银牌、39枚铜牌;美国队一共获23枚金牌、12枚银牌、12枚铜牌;瑞典一共获8枚金牌、6枚银牌、11枚铜牌。英国在本届奥运会上公布了各国获得奖牌的统计数字,开创了历届奥运会设立各国“奖牌榜”的先河。
伦敦1908年奥运会奖牌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馆藏)
伦敦奥运会的奖牌直径只有33毫米,为历届最小,但金牌却用纯金铸就,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又一个纪录。
从这届奥运会起,奥运会的奖牌开始规范化。其标准样式是1907年5月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制定的,直径为60毫米,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制定的统一图案,反面由主办国设计,以突出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和作用。
本届奥运会还确定了马拉松赛的正式距离。从第一届奥运会起就列入了马拉松赛,但历届距离不等。这次马拉松赛因英王室成员提出要看,大会组织者特地将出发点安排在温莎宫的草坪前,终点在白城运动场。二者距离长26英里,进入运动场后至王室成员包厢前为385码,全程总长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成为今日风靡世界的马拉松跑正式距离的由来。
奥林匹克的信念本届奥运会上,身着19号运动衫的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第一个跑入运动场,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先跑错方向,又接连摔倒,但他从未放弃,最终在两位好心医生的搀扶下才走到终点。皮特里虽然是赛场上的失败者,但他的名字以另一种方式——顽强的精神,载入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
奥林匹克五环旗(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馆藏)
“在奥运会上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努力奋斗。”
自1908年起,这句有感于皮特里事迹而产生的顾拜旦名言成为奥林匹克的信念,出现在历届奥运会及有关奥林匹克活动的场合与刊物上,不断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行。
1908年,伦敦奥运会经历了“换城”的波折,但本届奥运会以其良好的组织工作和出色的设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使奥林匹克理想逐步得到传播。
当下,人类发展同样面临“疫情”干扰,局部战争、能源危机、粮食紧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希望在奥林匹克精神与信念的鼓舞下,世界人民可以珍爱和平,友好奋进,携手共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jkxcs/5912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