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数码百科 >

锡剧评析获奖文章《留有基本人性,就是对残酷战争最坚决的反击。》——锡剧《林徽因的抗战》观后感

导读:喜怒哀乐,爱憎嗔痴,留有这些人类的基本情感、人性,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关照。保持独立思考,遵从内心,不被战争席卷、裹挟,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残酷战争最朴素最坚决的

  喜怒哀乐,爱憎嗔痴,留有这些人类的基本情感、人性,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关照。保持独立思考,遵从内心,不被战争席卷、裹挟,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残酷战争最朴素最坚决的反击。

锡剧评析获奖文章《留有基本人性,就是对残酷战争最坚决的反击。》——锡剧《林徽因的抗战》观后感

  序幕,钟声响起,敲响的未必是民族的丧钟,而更像是警钟。

  开篇一场法事,大概是罪恶之前的涤荡灵魂。我特别喜欢这里开始的音乐,在全剧中贯穿始终,带着些许悲悯,带动人的情绪,引人入胜。音乐都是有灵性的,况人乎?

  僧人们的法师,肃穆灵动,配合鎏金岁月一般的美术、服装,仿佛天堂。

  “阿弥陀佛。收拾花叶几春秋,可怜兵祸难到头。若遇佛陀当相问,苦海何处觅飞舟。阿,弥,陀,佛。”

  惯于给人解疑释惑的高僧,也有了无法释怀的难题。拖长音的阿弥陀佛诠释出方丈的无奈。这是嗔!

  有修为的方丈,发起了感慨,有了七情六欲,因为,国难当头,避世出尘的僧人怎能幸免?

  这里,僧人只是一个凡人,为自己国家被战争荼毒而心寒不已,都想要去问佛陀——苦海无涯,何处是渡人的飞舟?佛陀,你告诉我啊!

无可奈何,不得解脱。

  僧人没有置身事外,超凡脱俗,而是变身俗世的一员,也预示着学者林徽因同样无法独善其身偏安一隅。寺庙场景的选取,使得全剧带着顿悟的底色。

  枪炮声响起,鎏金岁月陡然黯然失色,成为一片灰黑。

  烽烟中,梁思成携林徽因飘然而至。奔赴昆明的路上,林徽因和梁思成被战火逼至寺庙躲避,林徽因已然是体虚病弱之时。

  僧人们稍微犹豫,没有死板的固守礼教,军人们和僧人们决定挤一挤,最终收留了女流之辈林徽因。林徽因得以进驻到寺中养病。此时林徽因发现了唐制瓦砾,进而发现原来此寺竟然是源于唐朝的青鸾寺。

  欣喜,惊喜,雀跃,溢于言表!这是乐。

  “长嗟苦海无舟渡,今见沧浪跃明珠。草木枯荣共千载,相逢情粲似云舒。”

  即使战乱,逃亡,病中,也不忘对于自己专业的追求。

  林徽因发现唐朝寺庙的那一刻,病痛都好了大半,被战争裹挟的悲伤没有停留太久,对寺庙的关注占据了主导。这种精神,陷入战争疯狂的人是没法理解的,他们的灵魂是被抽走的,可是林徽因没有,她还是见了古建筑就会热情高涨,发现古文物就会欣喜若狂的正常人。一个正常的,处于学者角色沉浸的真实的自己。

山穷水尽处,终有奇景。

  鎏金岁月又回来了一点颜色。满目疮痍,却也未必全是灰暗。我们还有自己需要不断精进的事业。不必因为战争而停滞或丧气。

  身体稍好后,林徽因就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工作当中,和梁思成丈量寺庙,反复求证,记录数据,相互鼓励,每有发现和突破便欢喜赞叹乃至吟诗作对。这涵盖了林徽因整个逃难生涯,点点滴滴。历史资料均有记载,不必多言。

  这时有个插曲,看似与林徽因无关,却是那个时候必然会遇见,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闺女声声催得忙。”

  军人中,有自己爱慕对象的送菜少女小芳,一反常态的嫌路长,被母亲戳中心事的小芳羞怯中差点撞翻了方丈。

  对于军人的崇拜,倾慕,爱慕,关注。让少女小芳显得异常调皮可爱欢脱。这是爱!

  等你们打仗回来,我就嫁给你。这是当时许多女子的心声。也有赶在军人出征前嫁给军人,以给他们留下后代的。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般的广泛存在。非身处战乱的时代无法感同身受。非其他时代的人所能完全理解。

  在青鸾寺的月余,林徽因夫妻二人的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乃至夫妻小情趣,都没有因为战乱而压抑。可能反倒愈发生动,可贵,倍加珍惜。

  梁思成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妻子是自己的好,文章也是妻子的好。

  “虽然是遭离乱尘遮烟蔽。青鸾寺却叫人心畅神怡。”

  夫妻情深,彼此珍惜。这也是爱。

  “姐姐。”

  林徽因与弟弟恒弟重逢,互诉关切之情,这同样是爱。与小麦,与春生,与一众空军战士的友谊,更加是爱,大爱。

  “众军士让床铺邀人栖息。一月来同饮食同风雨。同围小炉说菩提。”

  滞留寺庙月余,林徽因与僧人们相处投契欢洽。军人们开拔前纷纷来找林徽因,道别的,诉衷肠说秘密的,请求帮忙的,委托寄信的…由此可见,月余的时间,林徽因的魅力取得了众人的信任,所有接触的人都对她喜爱敬爱有加,这何尝不也是爱呢?

  “姐姐,我有喜欢的人了。”情窦初开的军人小麦向林徽因请教,林徽因真诚开导。本来已经卓有成效,可是一句,我又能拿什么对她好,我是要上战场的人,没准那天,人就没了,她要的我给不了,又让他黯然。

  “我向你的所求,仅是要你做一个真挚的情人。因为哲理虽智,爱比她更慧。权利虽雄,爱比她更伟。爱比她更伟。”

  林徽因以自己翻译的夜莺与玫瑰中的名句,以自身体验的梁思成与自己的爱情婚姻持续开导小麦,终令小麦茅塞顿开,不再犹豫踟躇,奔去告知小芳自己的爱慕之情。

  做一个沁人心脾的知性女性,不委曲求全不灰心丧气,不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爱人的能力,保有抚慰人心安慰他人的能力,不减热情的活着,就是对残酷战争最好的反抗。

  如果说军人抗敌是抗战,保留自己的生活追求,苦中作乐。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于战争侵略者的回击。

  打仗又如何?那也不能影响我对于自己的专业追求,不能阻断我工作,不能影响我与爱人捉住所有瞬间举案齐眉,恩爱甜蜜,不能阻止我们珍惜所有的时间表达爱意,切磋学术,关注美好,向他人表白,互相期许,不能让我们停滞成长,发展和享受见缝插针的生活情趣。

  “姐姐。”“姐姐。”“姐姐。”

  “姐姐。姐姐。姐姐。”

  ……

  “霎时斗室喧声满,眼角飞溅尽欢颜。”

  林徽因被这群年少的空军们环绕,充满欢喜,欣慰,和骄傲。

  “一个个仿佛枝头绽新绿,又好似黄莺振翅要做高旋。”

  林徽因看着他们不惧前路,又是担忧和后怕的。

  “为什么不见忧惧入眉间?为什么不退不让不躲闲?只歌只笑只迎前?”

  难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林徽因也是被他们的热情,勇气,所感染的吧。

  他们还在向林徽因许诺,要诗,相约再次见面。林徽因却已是万般不舍,她是不忍的,不能接受的,她希望他们都留下,都不要去上战场,这样就不会有牺牲,就不会有生离死别。她甚至挨个劝解,说服,希望大家能回心转意,留下来。

  谁不是从不经世事的普通人,小女孩,逐渐强大成支撑一方的大女人的呢?战争教会了我们更加珍惜爱,也催生我们更加快速的成长,接受痛苦和分离。

  “怕只怕,匆匆今日长辞去。相逢不知何时还。”这是哀!也是全剧我第一次落泪的地方。战争年代多少这种转瞬即逝的生离死别!

  林徽因是失落的,伤心的,悲伤的,无奈的,心痛的,我想每个普通的我们,身处当时,必定感同身受。

  战士们以沉沉的苏州评弹坦然回应:

  “月非旧时月。春岂去年春。万物皆迁化。不变唯我身。不变唯我身。”

  我特别喜欢这段代表众人心境的唱词。曲终,我喜欢的音乐再次响起。

  “林姐姐,我们要出发了。出发了。”

  恒弟走了。所有的战士到底还是都走了。

  特别喜欢舞台此时的处理,僧人出场。就像开篇的洗涤净化一样,这里简直就是超度。了解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这些青年,十成有十,都牺牲了。

  老百姓还是能苦中作乐,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千疮百孔就失去了生活的底色,母女俩照样能因为爱情和婚姻的探讨欢笑逗趣。小芳告诉母亲自己和小麦把事办了,惹得母亲和她一顿追打。有嗔怪倒也无可奈何。依如和平年代的日常。或许比和平年代还要更撒欢得抓住美好的瞬间去享受去体味。因为活着的每一刻都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况有流光存旧迹,斑驳唐宋匾上题。恨不相守生生世。”青鸾寺的奇景和历史积淀也让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然而,轰炸声终响起。战乱岁月的我们,只怕是没有这等福分。

  梁思成传来了恒弟的消息,林徽因兴致勃勃或许也是不想面对,猜来猜去,猜了所有可能,直至被告知不在了,还是抱一线希望,是不在某个地方了,还是不在某个国家了,就是不愿意去触碰死亡。人之常情的恐惧。

  悲痛欲绝的林徽因迁怒于日本古建筑,我竟然还在标注建议不要炸日本古建筑的图纸,我真是傻啊!林徽因不顾梁思成的阻拦要毁掉建议规避日本古建筑轰炸的图纸。我是学者,我更是姐姐啊!

  日本犯下的罪日本不担谁担?凭什么我们要大度,就因为我们不是他们?就因为我们善良?就因为我们识大体?就因为我们有良知,有大格局,世界观,普世思维?就因为我们是个学者?所以,我们就不能任性了吗?这是怒。

  “它铁蹄荼毒我同胞,只求狂飙把仇报。”

  恒弟,他死于日军之手啊。他才二十岁。叫我如何将国仇家恨和古建筑彻底分开,还要去保护日本的古建筑?我也是个普通人啊。他们日本人杀了我的弟弟啊,我的弟弟死了,是日本人杀的!

  有悲,有痛,有怒,更有憎!

  “战栗栗身似寒虫,凄然双泪做泉涌,痴痴怔怔耳似聋,喉头哽咽声难送。”林徽因的伤心欲绝梁思成都感同身受心疼不已。梁思成表示我明白你的心境,林徽因否认,不,你们不明白,不会懂。是啊,谁能真正感同身受自己亲人逝去时的切肤之痛?

  “我还欠恒弟一首诗呢,我还欠恒弟一首诗呢!”悲伤又无助。

  “姐姐,姐姐。你还欠我一首诗呢。姐姐,我有喜欢的人了。姐姐,你教我画画吧。”斯人已逝,弟弟们的最后告别之语,声犹在耳。我们知道,这样的人,如这些一样的人,当时,数不尽数。

  一批阵亡战士的念白,超度声起…

  此刻,

  也不知是谁家的父母,失去了儿子…

  也不知是谁家的姐妹,失去了兄弟…

  也不知是谁家的妻子,失去了丈夫…

  也不知是谁家的儿女,失去了父亲…

  也不知是谁家的姑娘,失去了心上人…

  怎能不悲不痛?不憎不恨?

  “西风凋尽天涯树,肯为西风做起伏。”秋风扫落叶,人去如凋零。林徽因诗声悲切,伤人伤己。这是悲。

  “弟弟啊,我没有哀悼你的诗,他是时代向你的所求。”林徽因想通了。

  “月非旧时月。春岂去年春。不变唯我身。”

  春生的评弹声再度响起,依旧是这支歌,依旧是这支曲,“我情之所钟,哀愁的秘密充满喜悦。”似是真人归来,却原来是魂去归兮。

   “那窗严下,四抄偷心斗拱,似曾相识。屋脊两端拙朴的祗吻,依稀见过。还有屋顶上雁羽般的黑瓦,别处仿佛。”

  “别处在何处,在哪里?”

  “大概是梦中,却又不是梦。”

  与林徽因同样有留日经历的春生勾起了林徽因对日本古建筑之美的回忆。一段日本舞蹈,是春生对日本情人樱子的思念,也勾起了林徽因对于日本历史渊源的怀念,追忆。

  这段歌舞太美了!这样与我族近似的文化渊源,流传,怎忍心,毁于一旦,置之不理。我们不是丧尽人性的侵略者,我们是有血有肉,有历史沉淀,有爱憎有血肉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有良知,我们做不到。

  “恨不能缓缓儿携手,漫步到百年。”这是痴。

  “直到如今,那奈良,仍花影般的洒在我的梦中。”这也是痴。

  “怎忘得招提寺中初相见。怎么忘得鉴真墓前数青莲。经堂讲堂发本愿,钟楼鼓楼两比肩。”

  “怎忘得招提寺中绘佛殿。怎忘得鉴真墓前闻杜鹃。经堂讲堂参黄卷。钟楼鼓楼乐清闲。”

  奈良的记忆与爱人的缠绵两相重叠交汇,奈良早就与美好划为等同。

  我们的爱不是罪过,忧愁不是罪过,思念也不是罪过。那么,奈良何罪?

  “月非旧时月,春岂去年春,万物皆迁化,不变唯我身,不变唯我身。”林徽因唱完这段,也预示着她再度想通。还有多少如樱子一般的姑娘在等着她的春生战争结束后平安归来,怎忍心将奈良变焦头?

  我们懂得将心比心,因为有正常人的人性,还有反省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代代,岂是樱子和春生,普世价值观的大爱终究战胜了愤怒和仇恨。   

  数月之后,母女俩再次登场,有孕在身的小芳和母亲照常着买卖的日常,一如战争以前的岁月,只是多了对战场情人的思念。母亲和小芳一身喜气,沉浸在对新生儿的期盼。这是喜!

  收到小麦的来信,看着信中的照片,不识字的小芳,沉浸收到恋人信件的欢喜,恋人优秀的骄傲。母亲则沉浸于女儿与女婿情深的欣慰,瞧这小伙儿,腰杆挺得多直,多飒爽英姿。

  林徽因作为旁观者则沉浸在得知真相的悲怆哀思。不敢流泪,多次话到嘴边强行咽下,看着母女二人反复讨论信件的欢喜,实在不忍告知真相,害怕真相像白刃一样剜了母女的心。

  母女二人让林徽因看信件最后的一行字说了啥,林徽因搅动肝肠乱如麻,最后说小麦一年半载即归家。林徽因撒下了善意的谎言。

  母女欢喜不已,与林徽因约定,等小麦归来,来吃喜糖,等小麦归来,来含饴弄孙,母女憧憬着团聚的欢喜。而林徽因则等到独自一人时痛哭失声:父母再也等不来永远回不来的孩子,妻子永远等不来回不来的丈夫,孩子永远等不来回不来的父亲。

  人人皆有情,人人皆是人。

  喜悦总是短暂。这就是战争,我们不断在牺牲,在失去,可是我们的人儿,没有麻木,没有丧失人性。

  小麦的牺牲再度激怒了林徽因。

  “把这个放弃了京都,毁坏了奈良,充满仇恨的纸片送过去。休对禽兽讲道义,弥天之罪,罪我一人。”

  全中国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这些就都用奈良来还吧。是憎,是恨,更是怒。

  巍巍中华,烽火遍燃,我也有我的战场,这便是我的战场。林徽因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愤怒透射到日本古建筑。这是人之常情的移情。

  痴迷建筑和历史的梁思成还想劝诫,拉扯中,隆隆炮声再度响起。青鸾寺被炸毁,千年古寺毁于一旦。

  青鸾寺!

  林徽因,梁思成,方丈,同时高呼哀鸣。

  我们的青鸾寺,没有了。

  我们的单檐歇山顶,没有了。

  我们的莲瓣青瓦当,没有了。

  我们的彩绘阶沿石,也没有了。

  没有了,都没有了。

  都回不来了,回不来了。都回不来了。

  此时,梁思成也怒了!他不再劝林徽因,他自己也高呼,炸炸炸,像他们对我们做的一样,也把他们的古建筑都炸了吧!什么学者,什么爱文物,爱历史,爱与我们同宗同源的日本古建筑,什么冷静理智,要有良知尊重文化,什么我们不是他们,都见鬼去吧。我不想再做一个有格局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热爱古建筑的学者,一个被侵略者毁掉挚爱古建筑,失去文物的愤怒者。

  我的寺院,我的梁栋,我的青鸾,我的唐朝,唐朝!

  这些痛,这些失去,他们必须付出等同的代价。

  心如刀绞的梁思成,失了魂魄的方丈,奔赴战场的同胞,都让林徽因感觉手中的图纸重如千钧。

  然而,平心而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自己真的做得出来吗?林徽因不忍。

  “好姐姐。”仿佛空军飞行员门的灵魂再次魂兮归来。其实是林徽因内心挣扎的投射。她要放过奈良和京都吗?那如何向牺牲的这些“弟弟”们交代?

  我们可再造一千座楼,却再也造不出青鸾寺。再也造不出来了呀。

  弟弟们也向林徽因发出呼喊,这是时代赋予你的使命,把日本人炸入海底吧。

  林徽因崩溃了!原本以血还血是应该应当的,可是为什么以牙还牙我心不宁。

  哀哉痛哉青鸾寺。这废墟将人醒也将人惊。自己疼痛至此,奈良若被炸毁,同样又有多少人如自己一样,如思成一样?

  真的要如此罪孽深重的图一时之爽快吗?

  “颤栗栗我重将图纸展,徐缓缓尺笔又在纸上行。涂去的名胜重标记,抹杀的殿宇今又生。”

  最终,平静的唱词宣告林徽因终究以良知和对文化的光照战胜了单纯的仇恨之心,选择了站在整个历史长河,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观之上,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选择了不被战争裹挟。

  终究,我们不是侵略者,我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历史有记忆有人性,我们于心不忍。我们有心,我们想遵从内心的善良,心声。

  千年来,一草,一木,一石,一阶,一梁,一柱,一檐,一廊,岂是私物。

  历史何辜,建筑无罪。将心比心,怎忍飞弹一扫平。

  我有一百次明白,却有一万次痛哭。炸掉京都,炸掉奈良,何等爽快。保护京都,保护奈良,多么痛,多么难啊。

  弟弟,你们能理解我吗?你们会怪我吗?

  内疚之情。两难之选。不得不选。常人皆有之。

  寺院钟声再次响起。

  一念悲喜是生涯,世界变得静谧异常,只余钟声和雪落。

  没有人回答,不需要回答。无论作何回应,都不为过,都无所谓对错。一切都是我们人都会有的情感。都是可以理解的,情有可原的,因为我们是人,喜怒哀乐,爱憎嗔痴,我们皆有。

  侵略者在侵略我们,我们依然懂得欣赏侵略者所在之地的美丽,我们不能回避我们曾拥有的美好记忆,温暖回忆,这些美好,温暖,不能因为侵略者而改变。我们必须遵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我们有血有肉,我们是活生生的人。纵然战争残酷,悲怆,惨绝人寰,泯灭人性。我们依旧是有疼痛感,有怜悯心,有同理心,有良知,有情有义的人。

  仅此而已,何幸之。仅此一点,这场战争,从一开始,我们就注定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2548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