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是真的吗?(李世民真的杀了姓武的吗)
导读: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是真的吗?有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天呐,难道隋唐也是汉民族被游牧民族统治期?中国大一统王朝2100多年,岂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是真的吗?有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天呐,难道隋唐也是汉民族被游牧民族统治期?中国大一统王朝2100多年,岂不就剩汉、宋和明三朝是中原正统王朝?
是的,杨坚的鲜卑姓氏叫“普六茹”,他还有个鲜卑字号,叫“那罗延”,甚至还有个鲜卑族老婆,叫独孤伽罗。杨坚的长子杨勇,鲜卑名“普六茹•睍地伐”,次子杨广鲜卑名叫“普六茹•阿摩”。
同样,李唐王朝的国姓,也有个鲜卑姓氏,叫“大野”。正常情况下,他们都应该有鲜卑名字,只是史书没记录下来。
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杨家和老李家到底是不是“假洋鬼子”?
按史料记载,杨坚出身弘农杨氏,货真价实的汉人。这个家族在两汉可谓名人辈出,西汉开国战争中,乌江边斩杀项羽的,有位叫杨喜的侍卫,就是弘农杨氏始祖。杨家在东汉四世三公,显赫一时。
不过,据史学家陈寅恪考证,杨坚很可能是山东杨氏,冒领弘农杨氏而已。但不管弘农杨氏,还是山东杨氏,其汉人的身份是可以确认的。
如果按现代医学血源论,隋炀帝杨广,身上确实有鲜卑血统。其母独孤伽罗,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的生母崔氏是汉人,因而她身上有一半汉人血统,因此杨广身上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
同样,李渊身上也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其母独孤氏有一半汉人血统)。李世民及他的儿子们,血统要复杂一些。
李渊的嫡妻窦氏,其父是汉人,其母是宇文泰的第五女襄阳公主,宇文泰的母亲是汉人,襄阳公主的生母不详。以此推导,窦氏身上有八分之三或八分之一鲜卑血统,也就是说,李世民身上大约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
李世民的嫡妻长孙皇后出身也很复杂,她虽是鲜卑人,身上也有汉人血统。粗略计算,高宗李治约有一半的鲜卑血统。
由此可见,从南北朝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现象严重,已经很难分得清纯正的汉人或鲜卑人种。
这种民族融合的现象,源于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随着西晋的灭亡和鲜卑拓跋氏的崛起,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三百年的少数民族统治期,社会经过了汉民鲜卑化,和鲜卑汉化两个阶段。
杨氏和李氏家族,就是汉民鲜卑化的代表。在鲜卑政权北魏统治时期,为了融入鲜卑上流社会,他们与鲜卑贵族通婚,获得身份认同。而鲜卑贵族也通过与汉人豪门士族通婚,获得地方势力支持。由此形成了一个,由鲜卑贵族与当地豪门士族,共同构成的上层建筑。
李渊的祖父李虎,位列西魏八柱国,并被赐姓“大野”。杨坚的父亲杨忠,位列西魏十二将军,因北周建国有功,被赐姓“普六茹”。不过,随着鲜卑族汉化,以及杨坚建立隋朝后,原先鲜卑化的汉民,又纷纷改回汉姓。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到李世民这一代,早就没有了“大野”姓氏,不应该称之为“大野世民”。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纠缠于李唐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首先,很多少数民族其实原本就是中原人种的分支,本是同根生。根据《史记》等记载,包括鲜卑、突厥、匈奴,以及更早的山戎、鬼方、猃狁、东胡,后来的乌桓、吐谷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其先祖都是夏商周三代的部落分支。
在西周农耕文明之前,中国以游牧文明为主体。随着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一部分人进入西周的封建社会,成为汉民族。
还有一部分人依然保留了三代之前的游牧文明,他们逐水草而居,漂泊在两河文明的四周,形成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大游牧部落,进而发展成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从人类发展的根脉上看,无论汉民族还是少数民族,原本都是一家人。
其次,汉民族本就是一个杂合的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是民族融合的过程。通观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周边的少数民族,最终都慢慢融合于汉民族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一带的犬戎、西北地区的戎狄。又比如两汉的南匈奴,及本文提到的鲜卑,和此后的突厥、契丹、女真等。
比如今天的元姓,很可能是鲜卑皇族或长孙氏后裔;姓刘的不全是刘邦的后人,还包括独孤氏;姓陆的很可能是“步六孤”的后裔;“普六茹”改成了“茹”姓;“贺兰”氏,改成了“贺”姓。
今天,我们还能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古代少数民族的遗存。比如已经消失的契丹族,有人考证,在云南,蒋、陈、李等姓氏很多都是契丹皇族后裔。
所以,汉民族本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中原文明只是它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全部。
最后,汉文化的包容性是其最光辉璀璨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永生的法宝。汉民族的这个特性,源于汉文化。汉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相对于游牧文明,具有先进性,这是以游牧文明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必然被融合的原因。
同时汉化文化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各种外来文化,都可以兼收并蓄,甚至加以改造升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比如佛教,起源于印度,它来到中国,并没有被汉文化视作洪水猛兽,而是在汉文化的接纳下,被改造成与汉文化完美结合的文化精粹。
再比如,虽然中原文化遭受多次灭亡危机,可结果总是汉文化同化了一切入侵者,让他们变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包括鲜卑、辽、金、清等王朝,他们的统治者甚至骄傲地宣称:我们才是汉文化的正统。
因此,我们根本没必要纠缠于隋唐两朝的统治者,究竟是汉人还是鲜卑人,哪怕他们是纯种的鲜卑人,他们也是汉民族的一部分,他们也是汉文化的继承人,也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承者。
今天,我们依然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整个世界。虽然当今国际形势不省心,可是我们要坚信,我们拥有传统文化这个法宝,最终可以解决一切困难,也可以拥抱世界,创造全新的大同世界。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学史知今”对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是真的吗?的观点:
或许很难接受,但这确实是真的,这是他们的鲜卑姓氏,不过当他们建立政权后,又改回了汉人姓氏,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杨坚、李渊、李世民。
那他们是汉人吗?没错,按照父系血统传承来看,他们是标准的汉人,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历史知识被颠覆,那他们为什么会有鲜卑姓氏呢?因为他们曾经都是鲜卑政权的臣民。
提到鲜卑政权,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极为特殊的少数民族,因为鲜卑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是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一个古代游牧民族,它兴起于大兴安岭区域,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它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北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十个政权,这么说有点乱,我们今天只说涉及到杨坚和李世民先祖的政权。
那时间顺序就简单了,先说最晚的唐朝,它是由隋朝禅让后建立的,而隋朝是由北周皇帝禅让而取得政权的,北周之前是西魏,而西魏是从北魏中分离出来的。
那把时间缕到北魏就足够了,之前我们说了,北魏、西魏、北周都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因为鲜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了王朝,所以当时的汉族臣民都以跟鲜卑族通婚、获得鲜卑姓氏为荣。
这一点就跟后来清朝时,那些汉臣大同小异,反正已经归顺了少数民族政权,就要不遗余力地与之搞好关系,最好带点标志。
因为当时的这种风气,所以在北魏时期,皇帝会赏赐汉人鲜卑姓氏,而那时候有两个纯粹的汉人杨忠、李虎,都是北魏时期的将领,杨忠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部将,李虎是名将贺拔岳的亲信。
这两个汉人,在北魏时还没有显赫到,可以拥有鲜卑姓氏的程度,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北魏内乱,贺拔岳被杀,随后贺拔岳的下属宇文泰,就被推举出来主持大局。
那宇文泰就在李虎等人的拥护下,建立了西魏政权,并成为西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还设立了八大柱国,共同管理西魏,而这八大柱国中的一位,就是陇西郡公李虎。
鉴于李虎的功绩,西魏皇帝在宇文泰的建议下,就给李虎赐姓大野氏,于是李虎也就改名为大野虎。
那之前我们说的另一个汉人杨忠,虽然没有成为八大柱国,但因为战功卓著,后来还是被提拔为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而十二大将军的地位,仅次于八大柱国。
所以西魏皇帝,又在宇文泰的建议下,给杨忠赐姓普六茹氏,所以杨忠同样改名为普六茹忠。那杨忠、李虎跟后来的杨坚、李渊有什么关系呢?
杨坚的父亲叫杨忠,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所以杨坚、李渊、李世民等人的鲜卑族姓氏就是这么来的。那也就是说,隋朝和唐朝是汉人建立的政权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为什么最近,总在网上看到有人说,隋朝和唐朝是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权呢?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少数民族姓氏吗?当然不是,我们接着说杨忠和李虎两个人,大家就知道了。
杨忠的儿子叫杨坚(普六茹坚),李虎的儿子叫李昞(大野昞),这两个小子长大后,由于各自父亲的关系,分别娶了鲜卑贵族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和四女儿(独孤氏)。
而这两个女人也非常争气,独孤伽罗给杨坚(普六茹坚),生下了杨勇(普六茹勇)、杨广(普六茹广)等十个儿女。
独孤氏给李昞(大野昞)生下了李渊(大野渊),李渊后来又有了李世民(大野世民)等四个儿子,所以说隋唐政权除了先祖被赏赐鲜卑姓氏之外,还拥有着鲜卑族血统。
但是按照父系传承来讲,隋唐政权都属于汉族政权,因为父系这边是纯粹的汉人,所以说那些在网上叫嚣,隋唐政权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可以消停了,那绝对是瞎说。
下面,我们再回到西魏政权中,在宇文泰死后,其嫡长子宇文觉接管了他的权力,并在第二年(557年)就逼迫西魏皇帝禅让,建立了北周,定都长安。
后来,到了581年,杨坚(普六茹坚)又逼迫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隋朝,北周自此灭亡,而杨坚由于本身就是汉人,所以他又把自己家族改回了汉族姓氏,也就是后人熟知的杨坚、杨广等人。
那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所以李渊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被杨坚封为千牛备身,也就是杨坚的禁卫武官,值得一提的是,李渊当然也改回了汉族姓氏。
那接下来,李渊就效力于隋朝,不断地建功立业,逐渐获得了部分军权,等杨坚死后,李渊的表兄弟隋炀帝杨广(604年)继位,历史上说杨广是一个残暴的昏君。
于是,在617年,李渊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起兵三万挥师南下,并快速攻入长安。
随后李渊就摇尊远在江都(江苏扬州)的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隋恭帝,杨侑登基后,立即加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
此时只有13岁的杨侑就是一个傀儡,他登基第二年(618年)就把皇位禅让给了李渊,而杨侑随后被封为酅国公,被李渊幽禁在长安,一年后(619年)就因病去世(一直有传说是遇害身亡)。
而杨广比他孙子杨侑死得早,他根本没看到隋朝的灭亡,在杨侑禅让之前的两个月(618年),杨广就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的叛军弑杀。
李渊称帝后,定国号为唐,定都于长安,自此也就开启了李唐王朝的统治,再之后就是玄武门之变(626年),李渊被迫禅让皇位给李世民,自己担任太上皇。
以上,就是杨坚原名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大野世民的由来。可以说,所谓的禅让,其实就是一个幌子,历史上几乎就没有不流血的禅让,这也体现了皇权的残酷性。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183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