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健康饮食 >

苦参凝胶(医道仁心—中药学—视频教学大学课程第27讲)

导读:声明:此教学视频版权归原制作方所有,此处仅供了解医学知识,内部学习参考,严禁商业用途。如需其他事宜,请与原制作方联系。  视频建议wifi状态下阅读  视频加载中...

  声明:此教学视频版权归原制作方所有,此处仅供了解医学知识,内部学习参考,严禁商业用途。如需其他事宜,请与原制作方联系。

  视频建议wifi状态下阅读

  视频加载中...

  第27 讲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黄芩、黄连、黄柏

  下面我们介绍清热燥湿药的具体药物。清热燥湿药前面有三味药物:黄芩、黄连和黄柏,是这一节药当中的重点,要求掌握的。其他的几味药就要次要一些。第一味(是)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黄芩,用它的根,这个根生长的时间如果久一些,尤其是它的根的上部,中心的部分就腐烂掉了,空的,只有外面,像这种一般把它叫做枯芩。就有的商品药材当中把生长的时间比较短的,尤其是这个根的下部,它比较坚实,所以有的把它叫子芩,今后我们在一些处方里面见到了,实际上它都不得是黄芩,同样是根,不同的部位,只是生长的时间长短而出现的不同药材的,性状上有一些区别。而枯芩比较(来说),它中心是空的,轻一些,而质地没有那么坚实。另外一个,黄连。黄连是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用黄连这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来入药。那么这个黄连呢,它有不同的品种,我们书上首先一个是草本植物黄连,在植物学上它名字叫黄连的这种,它主要产在过去属于四川的东部,实际上是现在属于重庆市的,比如说巫溪县,巫溪、石柱县这样一些(地方)。只因这类黄连呢,下面它是几枝连在一起,把这须根去掉,就像一个鸡爪状,所以把这种就叫做鸡爪黄连。第二个品种,三角形黄连。这种黄连它下面只有一个独根,它不会分枝,这个根茎(是)一枝,长得比较粗大。这种主要长在四川的以峨眉山为中心的一些地区。所以这个过去认为质量是最优的,但是它的产量很少,现在已经不多见。所以产量大的,大量的就是把黄连的第一种,所谓的鸡爪黄连。那至于云连呢,就更小一些,根茎更细小,一般认为质量比较次一点。下面的黄柏,黄柏是芸香科的乔木植物的树皮。它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一个是来源于芸香科的黄柏树,这个树皮呢剥下来以后它的黄色要淡一点,这主要产在东北地区,所以又叫关黄柏。这个黄皮树呢主要产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很多地方,它颜色深一点,金黄,颜色要深一些,一般称为川黄柏,都是等同的作为药用。那么这三味药呢,它的药材因为都带有很明显的黄色。比如说川黄柏,它是金黄的,关黄柏要淡一点。黄连的心里面也是金黄的。那么黄芩呢,黄色要淡一点。所以习惯上在中医药界把这三个药由于它们的功效、性能很相近,就统称叫做三黄。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它们常常在很多方面是相须为用的,是配伍在一起,同时使用。所以这三个药,学了以后,一般的教学大纲上都要求对三味药进行比较。为了我们方便对这三个药进行比较,我们在介绍性能、功效、主治的时候,我们就一并,一块介绍,这样同时也就比较了。

  这三个药呢它们都有三方面的功效,主要的都有三方面的功效,它既是清热燥湿药,又是清热泻火药,又是清热解毒药。要注意的是在很多书上习惯把中药的功效都组成,四个字一组。所以常见的,比如说这个黄芩,黄连和黄柏不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把泻火和解毒连在一起,但是大家要把它(们)区别开来。这个前面的清热燥湿呢,当然是个独立的功效;泻火呢,就是清热泻火,解毒就是清热解毒。因为在第一个功效里面已经用了清热两个字,在后面的两个功效,第二和第三个就可以不用清热,避免文字的重复,实际上它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如果把清热二字省掉了,合并在一起,就是泻火解毒。我们现在呢,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能够认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功效,所以中间用了一个逗号,就没有沿用那个四字,四个字组在一起的这种方式,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它是三种主要的功效。那么这三个药第一功效就是清热燥湿,注意这三个药,一,它们的功效都能清热燥湿,都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湿热病证。不管黄芩、黄连和黄柏,我们前面讲概述当中,谈到的那样一些湿热病证,比如说暑湿、湿温,胃肠的湿热,湿热引起的恶心、呕吐、痞满、泻利,或者痔疮肿痛,湿热在肝胆引起的胁痛、黄疸,或者是耳道流脓,因为肝开窍于耳,耳流脓液,也是与湿热病证有关。比如说膀胱的湿热,下焦的湿热,湿热淋证,湿热带下,或皮肤的湿热疮疹,以及湿热的痹证,严格的讲,这三个药应该都可以应用,在古方里面,都能够找得出一些方剂作为佐证,所以这三个药相同的地方:一,都能清热燥湿,都可以广泛用于多种湿热病证,这是共性。但是在共性当中呢,这三味清热燥湿的药,它们每一味药主治的湿热病证又有最佳的一些适应症,所以又要相互区别。这个黄芩在治疗众多湿热病证的同时,它与另外的两味药相对而言,它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在湿温病当中,它相对比黄连、黄柏多用。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湿温病本身是一个温热病,那么它病变的部位呢主要是在中、上焦,主要是中焦,还涉及上焦。那么黄芩的作用的主要部位也是在中上二焦,尤其是上焦是它的主要的作用部位肺,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其实黄连也是作用于中上焦,它清火胃,但为什么黄连可以用于温热病、湿温病,但不像黄芩那么重要用得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一般很多书上说的黄芩能够退壮热,就是有良好的退烧作用。作为一个温热病、湿温病也如此,都有明显的体温升高,都有发热,所以黄芩是一个退热的良好的药,在这方面它比黄连,比黄柏作用都好,这个温热病发烧、发热,按照中医的术语那就是发热,它能够退热,而古人认为是退壮热。壮热就是高烧,高热,主要黄芩就是因为它有这个特点,有这个优势。所以在一般的中药书上呢,应用黄芩,第一就是列的湿温,再结合大家学温病学里面,有很多治湿温病的方里面都用了黄芩,就是这个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它有退壮热的原因。至于其他的,比如说它治疗湿热的泻痢可能不如黄连,但是它能用,作为黄连的辅助药。那么治疗黄疸淋证可能它不一定能够赶得上黄柏,但是它可以和黄柏同用,作为一种辅助,所以它能够广泛的使用。这是在清热燥湿方面黄芩相对来讲,湿温病用得多,这是它主要的一个特征。那么(对)黄连来讲呢,它重点也是除了广泛可以用于比如刚才的淋证,湿温病也有用黄连的,湿温、暑湿,淋证,黄疸等等湿热疮疹都能用。但是它的重点在胃肠,尤其是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最常见的就是湿热痢疾。所以黄连是中医治疗湿热痢疾的最重要的一个药物,或者说是一个首选的药物。我们在讲总论的时候(讲)发展史,《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药物历用不衰,用之有验,就举了黄连之例,就是治疗的痢疾。中医对痢疾的认识它既可以称为湿热痢疾,也可以称为热毒痢疾,因为痢疾本身它属于热毒证,有的还有比较明显的相互传染的情况。比如疫毒痢,症状还重,所以有时候还叫做热毒痢。但是痢疾的排泄物秽臭,符合中医湿热致病的(特点),所以把它叫做湿热痢疾。所以这两种称呼实际上都可以,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它的病因。黄连呢,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痢疾都相当好,所以一直从《神农本草经》开始,治疗痢疾,黄连就是经常选用的,或者首先选用的一个药。最简单的就是香连丸,黄连和木香。因为痢疾有里急后重,里急后重呢,就是想排便又不通畅,一种很难受的下坠的紧迫感。至于治疗这个呢,主要是大肠的气滞,加一点木香呢,行气导滞,有利于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那么痢疾呢,有便下脓血,便下脓血就有瘀滞,有时候还可以加一点活血化瘀、活血止痛的药。所以前人说治疗痢疾行气则后重除,活血则脓便愈。也就是说以黄连这一类药为主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少量的配伍一点行气活血的药物来使用。所以黄连在众多的湿热病证当中,它特征最显著的就是湿热痢疾多选用。当然如果是胃脘有湿热引起的痞满,黄连也比其他两味药用得多一些。就是它重点在胃肠,尤其是大肠为主。那么黄柏呢,它主要则偏于下焦,但是它也是用于多种广泛的比如说黄疸、痢疾、淋证、带下,甚至于湿温病不是不能用,也有用的这种先例,相对来说呢,它用得更少一些。那么黄柏呢,它主要用于下焦的比如说黄疸、带下,以及体表的疮疹,或者湿热痹证,这些方面相对用得多一些。湿热黄疸栀子柏皮汤,张仲景的(方)和前面的栀子一起配伍治疗,痢疾也可以用,但是不如黄连。淋证呢,可以用,也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妇女的湿热带下,(黄柏)比黄芩和黄连都用得多,今后的易黄汤这一类的。如果外用于湿热的疮疹,黄柏外用,这药也可治湿热的痹证,比如今后的四妙散,这样的一些。所以总之一句话,它偏于在下焦,就是以黄疸、带下这样的病为主。但是其他的它同样也可以使用,这就是在清热燥湿方面,相同当中又有不同,同中有异,先讲共性,然后讲三个药的个性,这就是在第一个方面。

  第二,这三个药都能够清热泻火,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它就应该有我们第一节药学的那样一些内容,它可以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能够清气分热,然后就是清脏腑热,包括这两个方面。如果说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对于黄芩来说,它清气分热的作用最好。相对来说,也用得最多,比另外两味药。这个也是因为刚才讲的两个原因,因为气分热主要是在中上焦,尤其与肺的关系很密切,黄芩的作用部位在肺胃,这是它主要的作用部位,但是更重要的是还是退壮热。温热病,气分热,热盛的时候,这里和石膏、知母这些也可以用。不管它是一个苦燥的药,这是从清气分热的角度,黄芩作用好,用得多,主要是因为能够退壮热。那么在清脏腑热当中,黄芩是长于清肺热,常常可以用于肺热咳嗽,配伍其他的一些清肺止咳的药。单用比较轻的,比如说咱们讲总论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清经散,单用一味黄芩,古人就治疗肺热咳嗽。所以清脏腑热它主要是长于清肺热。另外呢,如果是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角度呢,黄芩还长于清少阳热。所以热在少阳,寒热往来,常常和柴胡配伍在一起,共同和解少阳。所以黄芩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就有三方面要注意:它相对来说,长于治疗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另外长于清肺热,可以治肺热咳嗽;另外可以清少阳热,可以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这是对于黄芩。那么对于黄连来说呢,它主要也是在心胃,黄连就长于清心热,清胃热,所以这个心热炽盛,心烦不安的一些热证,黄连比另外二黄用得多。另外这个胃热引起的呕吐,或者多食善饥,胃热盛,消化就快,经常觉得肚子饥饿的状态,进食比较频繁,比较多,胃热善饥,这个也常常用黄连来清泻胃火。所以黄连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它对于温热病气分热就回避了,它有一点作用,可以用,但没有优势,主要就是杂病当中的脏腑热证。当然在温热病当中用黄连,主要也是考虑到它的清心热,前面的栀子,烦燥不宁的这种情况,把它和清脏腑热结合起来,所以作为清热泻火药,黄连主要就在心胃。那么黄柏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呢,它主要是泻相火,退虚热。可以在退虚热的同时写上泻相火这三个字,这个也是在其他有的书上明确提出来的,这是从古到今都比较强调(的)。什么叫相火?相火是相对于君火而言的,心为君主之官,心火就是君火,那么辅助君的一些脏腑就称为相。实际上说的相火呢主要是指的下焦,肝肾之火。肝胆的相火呢,可能是一个实证,黄柏可以用它来泻相火。另外也可能是虚热,阴虚火旺,虚热。那么黄柏又可以退虚热,和前面的知母在退虚热方面,就是一个相须的(配伍),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所以黄柏作为清热泻火的药,主要是清泻肝胆,或者说肝肾。肾呢没有实证,是虚证,所以相火一般是在肝胆,实证的也有。在肾的一般就是滋阴,就是退虚热了。这个也属于这个(范围),我们把它放在清热泻火这个内容里面。所以是今后学知柏地黄丸这一类(方),就是用的黄柏这一个特点,这是第二。也是先说它们相同的,都能够清脏腑热,都是清热泻火,或者说都有一定的清气分热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同。

  第三,都能清热解毒,都可以用于热毒的疮疡肿痛。清热解毒,都可以用于热毒的疮疡肿痛。但是这三药当中,相对来说,黄连的力量要强一些。因为前人认为这个热毒疮疡可能与心经的热毒炽盛有关系,里面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一般认为广义的讲疮疡的肿痛与心经的热毒有关,黄连长于入心经的。所以清热解毒,治疮疡的,痈疽疔疖的作用比黄芩和黄柏要好一些,要强一些,也比较多用。

  那么黄芩和黄柏谁强一点呢?可能这个不好比较,可能都差不多。这个也没有专门有人在这方面进行比较,所以我们也就可以回避,因为这个很难把它做到定量。所以这三大功效呢就这样子比较它们的同中之异。除此以外,黄芩还有另外的功效,凉血止血,或者有的书上还能清热安胎,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所以黄芩还常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证,就像前面我们学的栀子一样,对一些出血证也常常用。有的因为胎热引起的胎动不安,或者胎漏下血,黄芩可能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它与凉血止血有一定的关系,它减轻出血;另外前人在长期使用当中,黄芩对于孕妇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用了没有什么不良的后果,所以相对来说非常安全,所以慢慢的就认为黄芩是一个清热安胎的药,就告诉医生遇到了因为热引起的胎动不安黄芩可以使用,很安全,所以可以作为一种功效。但是安胎是不是真正就是一个功效呢?古来就有一定的争论,因为黄芩本身功效比较多,所以我们就把黄芩的清热安胎放在此外,作为一个参考,同时也是避免学术上的争议。到底安胎是一个什么作用?安胎就应该有广义性。凡是这个胎动不安,它都应该有好处,但是不是黄芩(也如此),比如说胎动不安最多的还是肝肾虚损,肝肾亏虚,那么黄芩是不适合的。黄芩只是因为热邪扰动了胞宫而出现了这种胎漏下血,这种有实热的可能更加适合一些,所以我们这样子来处理也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这样学了以后,我们如果要大家来比较三黄,那就按我刚才讲的这个:这三黄,一,能清热燥湿,怎么怎么怎么。但是某一个药黄芩怎么样,黄连怎么样,黄柏怎么样。二,都能清热泻火,都能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或者脏腑热证。但是其中的黄芩长于清气分热,用得比较多,而且能清肺热,清少阳热;黄连主要清心胃热;黄柏呢是泻相火,退虚热。三,都能够清热解毒,都可以用于热毒疮疡,其中黄连作用比较强,应用比较广泛,在疮疡肿痛当中。所以三黄真正要比较,这样子才把它们的相同、不同(进行比较),然后再讲。此外,黄芩还有凉血止血和清热安胎的功效,还可以怎么怎么,这样子回答就非常完美。但是有一些比较的书上条理很不清楚,把什么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完全都混在了一起。比如说黄芩清热燥湿,长于入肺经,怎么怎么。但是入肺经它在清热燥湿方面呢实际上表现不是很典型,所以我们按照刚才那种表述的方法就比较条理化了。这三个药呢都是比较典型的苦寒药,所以有的时候要炮制。比如说黄芩用酒来炒,可能也会降低它的苦寒性质。尤其炒了以后比如说认为清上焦热,它更好的能够作用于上焦。这种情况其实黄芩炒从现在的角度(看),其实也是破坏里面的酶,它的有效成分黄芩甙能够便于贮藏,便于保存。黄连呢,也是用酒来炒的,降低它的苦寒性质。有的用姜汁来炒,比如说胃热的呕吐,认为增强它清胃止呕的效果。黄柏常常用盐来炒,因为盐长于入肾,用来退虚火,泻相火,尤其是退虚火,用盐水来制,这个也是适当的注意。其实这个使用注意也是共同的规律,差不多,这是关于三黄的问题,也是这一节的重点的药。

  龙胆草

  下面我们介绍比较次要的几味药,龙胆草。这个呢现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当中,把这个草字删掉了,就两个字,药名就叫龙胆。药名的这个草字可以不要,可以把它删掉。前人的意思呢,龙就言其它比较贵重,比较好,其实龙胆草它并不贵重,是一般的,很廉价的一个草本植物。胆呢,就说它的滋味很苦,其味如胆,胆汁是很苦的。龙胆这个清热燥湿药从理论上来讲,它也能够治疗多种湿热病证,能够治疗湿热病证,但是它主要是归肝胆的,所以用得最多的是肝胆的湿热病证。它可以用于湿热黄疸,或者就是因为肝有湿热而引起的耳道流脓,这些都能用。比如说龙胆泻肝汤,就是这样的一个应用。这个比较次要,大家知道它是以肝胆的湿热为主的。但一定要注意为主不等于绝对,其他的湿热病证同样可以用,比如说湿热痢疾。用龙胆的也有湿热带下,或者湿热疮疹,这个用龙胆的也是取它的清热燥湿,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它以肝胆为主。另外,如果它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它不能清气分热,能够清脏腑热。清脏腑热呢和清热燥湿一样,主要在肝胆,它主要能够清肝热,清胆热,就是泻肝胆火,所以不是湿热的,就是一般的肝胆火旺,比如说出现了头昏头痛,眩晕口苦,没有湿象,光是热象,这个龙胆也可以用。比如说龙胆泻肝汤,其实有没有湿的肝胆的实热用。肝胆的实火就是虚实的实,也是能够用的。另外这个清热燥湿药呢一般都清热解毒作用。龙胆有没有?严格的讲有一点清热解毒作用。在古代本草经常还提到它用于疮疡肿痛,能够解热毒。但是它相对来说不强,对于它,所以可以把它淡化,可以不要。但是为了大家便于记忆,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龙胆的最后有一个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还可以用于热毒痈肿,这样呢就和前面的三味药一样了,三个方面的功效都有,这记起来就非常省事。这一类的药它同时又是清热泻火药,而且还是清热解毒药。龙胆用的药材按要求是要用它的根,尽管它名字叫龙胆草,其实用的根。但是在我们现在有的商品药材里面呢,把它的整过全草都混在里面,这样的药材可能质量就要差一些,可能用的时候量就稍稍大一点。比如说我们书上用根的时候比如说用六克,全草用药的时候可能就用到九克,这个可能也是允许,它不是完全没有用。为了充分利用药材有的药商品药材当中这样使用,那也不能过分的这样子苛求,把它清除干静。

  苦参

  再下面(讲)苦参,这个是一个豆科植物,用的它的根,这是切了片的苦参的饮片。因为它味道非常的苦,所以叫做苦参,它有参之名而无参之实,所以它没有补虚作用,它就是一个以清热燥湿为主的(药)。这个苦参我们前面说了,不但苦味非常重,而且它还有一个特殊的一种气味,好多患者服用起来的时候都不舒服,所以是很典型的苦寒药。苦参作为一个清热燥湿药,也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湿热病证,比如说它也可以用于湿热泻痢。比如说黄连,治疗湿热痢疾就有一个香连丸。古方,如果把黄连换成苦参,就叫香参散,香参丸,木香和苦参,同样也是治疗湿热或者热毒痢疾,就用苦参代替了黄连。湿热黄疸它也用。湿热带下,湿热疮疹等等,比如说一些痔疮肿痛。但是苦参在临床上作为口服的时候治疗湿热病证比较少,更多的是把它外用。煎汤或者局部用药来治疗皮肤,或者痔疮,或者妇科病的阴道的一些湿热病证,阴痒、带下这样一些病证用得更多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张寿颐的《本草正义》当中就明确的告诉了这个原因。《本草正义》当中就说:“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就是说现在的人,不敢一般理解为不喜欢,或者不多,把它作为煎剂,为什么呢?“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不特就是不单纯,特殊的特,盖就是一个语气词。“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不单纯是因为它苦味很浓烈,不好服,不好吃,难服用。“亦(就是也的意思)嫌其峻厉而避之也”,亦嫌其峻厉(厉就是厉害的厉,就是亦嫌其峻厉,就是峻猛)而避之也,就是回避了,回避了汤剂煎服,把它作为外用。张寿颐的这三句话实际非常精辟,苦参对湿热病证的治疗作用相当强,清热燥湿的力量相当强,对很多湿热病证的效果也是比较好。但为什么临床不把它作为汤剂?就是这个原因。特别苦,服用了很难受。关键是苦参服用了以后有的恶心呕吐,有的影响食欲,食欲降低。还有一种情况,普遍地服用了以后都非常困倦,想睡觉,中医就认为是伤了气了,一种倦怠乏力的症状。现在有人就采用这种逆向思维,就是这个苦参服用了以后,倦怠乏力想睡觉,昏昏入睡,有的心热烦躁不安的人,失眠的患者,给他吃点苦参,那不是让他困倦入睡,不是刚好就(能)治疗。这样子一做就成功,所以现在就有把这个苦参用来治疗心热失眠,心烦不安的。国家还有这方面的新药,这个就是个逆向思维,作为副作用出现了这种想睡觉的情况。他很兴奋,不能睡觉的,那用了以后呢,那就成为了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这个就是苦参清热燥湿的方面。苦参也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肿痛,当然也是外用多一些,内服当然也可以。苦参能不能够清热泻火?能不能清脏腑热?同样,而且和黄连很相似,也是长于清心胃之火。因为治疗脏腑热证往往需要内服,也是因为苦参不常用来内服,所以一般没有强调它。我们为了它(的)规律性,如果你在苦参(功效)里面加上了一个清脏腑热,清心胃火,一点都不错。文献里面有很多记载,所以这个都是规律性的。另外这个苦参杀虫,主要是指的皮肤的,比如说有的疥虫,阴道滴虫,甚至有的是蛲虫,都有用苦参来洗,外治的。另外苦参呢还有一点利尿的作用,实际上它治疗这些湿热病证不单纯的是燥湿,同时还有利湿在里面。但它利尿作用不强,当然不是用它来治疗水肿,主要是取其利尿,通过小便来排出湿热,也是和清热燥湿一起使用。苦参在当代根据药效学的研究,现在应用还比较广泛,比如说有的研究它能够抗心率失常。所以把苦参制成一种抗心率失学的药。苦参能够升高白细胞,所以有些白细胞降低的患者也用苦参的制剂,是当代的一些发展,这个可以供参考。

  穿心莲

  再下面(讲)穿心莲,这个穿心莲我们书上它的出处《岭南采药录》,这个是民国初年肖步丹先生的一个地方性的本草。因为药穿心莲是清末民国初年从南亚地区,就是从巴基斯坦、印度这样子传入中国的,当时是一种外来的药。所以这个药呢古代没有用,所以也没有古代的名方来支持这个药物,它是在近代(才)用的历史就是那么几十年。但是现在在临床当中应用还是比较普遍的。穿心莲在其他的教科书里面呢是放在清热解毒药(里),因为清热解毒药很多,为了调整品种的过份悬殊,它本身也是清热燥湿药,所以我们把它放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大家知道这么一回事。所以穿心莲作为一个清热燥湿药,它也可以用于多种湿热病证。其实温热病的初期它也有一定的清热泻火作用,那么对于湿热病证,痢疾和淋证用得相对多一点。比如说现在的穿心莲片,糖衣片,有单味的穿心莲做的,也有复方的,主要就是治疗痢疾、淋证这一类的病证。所以它也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清热燥湿药。另外它也能清热泻火,穿心莲的清热泻火呢主要是在泻肺火,能够泻肺热,所以常常可以用于肺热咳嗽。所以穿心莲片用西药的观点来用呢,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喘、咳嗽痰多,痰比较黄稠,常常使用这味药,其实就是用它来清泻肺热,治疗肺热咳嗽。这个类似于黄芩的这种情况,就在清脏腑热当中,它是长于清肺热的。对于气分热呢,也有一点清泻作用,所以在初期也常常使用。这个在卫分或者气分,因为在初期津液耗伤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个也是一个苦燥的药,所以入营血以后一般并没有使用,它也有一定的退烧作用。另外它也能够清热解毒,它可以用于疮疡肿痛。虫蛇咬伤其实类似于热毒证,也是取它的清热解毒的,它也是这三方面的效果。所以这个药呢,因为它应用的历史不同,没有什么名方,大家记住了功效,这些简单的内容那都比较清楚。那要注意的是它的用法,穿心莲呢非常苦,所以它另外有一个别名叫做苦胆草,不是龙胆草。龙胆草的那个胆草同样的两个字叫苦胆草,那也是其味苦如胆汁,非常苦的,很多人很难接受,所以这个穿心莲很少作汤剂。我们现在在临床开处方的时候,一般医生把穿心莲像黄芩这些药一样的作为煎汤服用的不多。有没有呢?有,但是确实很难吃。所以这个穿心莲呢现在主要是做成糖衣片,或者胶囊剂,甚至还有注射剂,或其他的剂型。这样子就是避免它的味太苦而造成的很多患者容易恶心呕吐。所以我们书上这个穿心莲因为它味很苦,入汤剂易致恶心呕吐,多做丸剂、片剂服用,这个要注意,比较特殊。

  秦皮

  下面(讲)秦皮。这个秦皮是一个小灌木的这种树皮剥下来,这个作为一般了解的药。那么这个秦皮呢,它也能清热燥湿,主要是用于湿热的痢疾。比如说张仲景就开始用了把它作为治疗湿热的痢疾的(药),常常和黄连、黄芩、白头翁这样的一些药物配伍。另外呢,它也能够清热泻火。那么清热泻火呢主要是在清肝火,能够清肝明目。所以很多肝热目赤肿痛的方名里面,和前面的清热明目药一样的使用。有的把它煎汤,用来洗眼。目赤肿痛的时候外用,也有这个清热明目的效果。它还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疮疡,但这个不强,所以不强调。另外在现代发现它不但能够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还能够清肺热,在肺热咳嗽,在现代的应用的经验当中发现它还有一定的效果,作为一个清肺止咳的药在使用。因为是了解的药,就只记住功效。另外这个秦皮里面有一种甙类的成份,早年,可能就是二十多年前,当时日本的学者研究它有利于血尿酸的降低,所以后来发现秦皮治疗痛风,作为痛风的一个用药。所以现在有的人正研究把秦皮里面的这个甙类或香豆素类提成出来,研究一个国家的二类新药,现在可能正在进行临床观察。就是根据它能够降低血尿酸,这个也是现在的发展。

  白鲜皮、椿皮

  后面的白鲜皮和椿皮自己看一下,这个不要求。白鲜皮临床还是比较常用,主要它也能够清热解毒,能清热燥湿,但是主要是外用,局部洗,治疗一些湿热,或者热毒引起的皮肤病。这个药呢大家注意,它是白鲜这种芸香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皮,它这个根皮去掉了栓皮是白的,白是它的颜色,鲜是它的气味。好像这个根皮挖起来以后它有一个羊膻味,羊身上那种特殊的气味,所以把它称为白鲜皮。所以这个鲜字呢一般没有草字头,但是在现代的中医文献当中,很多人也是画蛇添足,人为的加上草字头,有失原意。这个鲜是指它特殊的不良气味。这个清热燥湿药就是这样的一些内容。

  下面介绍第三节,清热解毒药,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jkys/3976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