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的吃法(“海底蝗虫”又来了,专吃鲍鱼和蛤蜊!胶州湾海星为何泛滥成灾?)
导读:2022年2月以来,山东胶州湾畔就遭到了海星的大举入侵,海星成群结队地出现,成为海域里的一大危害,堪称“海上蝗虫”!它们专门啃食鲍鱼和蛤蜊等海产品,导致当地渔业损失上亿元
2022年2月以来,山东胶州湾畔就遭到了海星的大举入侵,海星成群结队地出现,成为海域里的一大危害,堪称“海上蝗虫”!它们专门啃食鲍鱼和蛤蜊等海产品,导致当地渔业损失上亿元。
“海底蝗虫”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了,这“派大星”看着没手没脚,甚至连嘴巴都没有,有那么大的危害吗?这还得从咱们的海鲜餐桌说起。海鲜餐桌上最常见的美味就是蛤蜊,经常是一上来一大盘,结果不到五分钟就被众多食客一扫而光。而味道鲜美的上等鲍鱼,更是令无数食客垂涎欲滴。
这蛤蜊、鲍鱼打哪来的啊?光靠捕捞可满足不了众多食客的胃口,关键还在于科学的养殖、繁育。就拿蛤蜊来说吧,每年3月正是去年蛤蜊收获和今年放苗的季节。然而不光我们爱吃这些海鲜美味,海星更爱吃。
这次灾情,海星所到之处是声名狼藉啊。所有蛤蜊那是一扫而光。据统计,当地受灾面积约10万亩,预计经济损失高达1亿元。这海星怎么那么能吃啊?
这还要从海星本身的构造说起:海星虽然骨骼不能动,身体的移动、觅食全靠五条从身体中央伸出的腕来行动,但它们的嘴极其特殊,位于身体正中央样的下方。这就使得它们移动过程中,基本就是看见什么吃什么!
而且海星有两个胃,其中一个甚至可以从口中射出,直接插入到贝类中进行消化,等于在体外就把食物消化了,这就使得海星可以吃掉许多比它嘴还大的食物。没消化的食物送进体内,另一个胃继续消化吸收,甚至它们的腕中也存在很多消化管。而它们的胃很大,肠子却很短。因为,海星的食物消化率很低,需要无时无刻吃东西来获取能量!
关键还有一点就是海星缺乏脑部构造,说白了就是没脑子,没脑子自然就不知道什么叫饱,见啥吃啥!它这没脑子不要紧,对渔业养殖业的冲击可是十分巨大的。这原本就是蛤蜊放苗的季节,但现在放苗无疑是白白送给海星饕餮盛宴,不放苗,来年又会颗粒无收,养殖户为此可真是头疼不已,进退两难。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海星如此泛滥呢?
海星为何泛滥?首先一点就是海星天敌的减少,海星属于变态发育,刚出生的头两个月时间里都是浮游生物样子的幼虫,这时候很容易遭到黄鱼、鲈鱼、大法螺以及专吃海星的油彩蜡膜虾的袭击。然而,随着这两年拉尼娜现象的增多,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致使海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造成了近海区域海星天敌的大面积减少。
拉尼娜现象引发的飓风过后,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分,这正是海星幼虫所必需的,这些营养盐大大提高了海星幼虫的存活率。加之较高的水温更有助于幼虫的进化,据科学研究表明,平均水温超过30°的海域,海星数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而胶州湾作为贝类养殖区域,食物来源比较丰富。蛤蜊刚好又是海星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因为蛤蜊体型适中,外壳比较薄弱。海星在贝类养殖区域大量聚集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海星的繁殖能力更是十分惊人,大部分海星是不需要交配的,只需要体外受精即可完成繁殖。大多数雌性海星产卵量非常大,可以排出250万粒,只要这些卵子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就可以产生新的生命体。并且经过几周的孕育就会变成幼虫,开始进食发育。
而且海星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再生能力,不仅被切断的部分很快就能重新长出,而且任何脱落的部分也会重新生成一个新的个体,所以海星即使不交配也能通过这种无性生殖方式大量繁殖。
面对如此灾情,怎么办呢?一个字:吃!
海星怎么吃?自打灾情爆发以来,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捕捞和食用!据统计,当地渔民采取人工捕捞等方式捕杀的海星大概约45万斤。打捞上来这么多海星怎么处理呢?只能是吃掉了。虽然价格上比不上蛤蜊、鲍鱼这样的高档海产品,不过也算给了当地渔民一些经济上的补偿吧。
海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全国各地吃货网友一听到胶东湾的灾情都纷纷请战。更有很多网友在网上科普了海星的吃法:跟大闸蟹一样,在水里煮,然后蘸醋吃即可,一个个海星脚掰开来就是类似蟹黄一样的美味。而广东网友则表示,可以拿来晒干了,和水果杨桃搭配在一起煲汤喝,绝对是人间美味。
不过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我们吃的不是海星的肉,而是海星子,也就是它们的生殖腺。虽然内含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但胆固醇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并且由于含有较多的皂苷类成分,吃多了容易食物中毒。
甚至在一千多种海星品种里,很多品种本身就具有毒性,如:紫海星就常常和可食用的海星同时出现在浅海和沙滩上,虽然可以触碰他们,但是却绝对不能食用。
另外还有两种人建议不要食用海星:一是海鲜过敏者,海星毕竟也是海鲜的一种,很容易引起此类人皮肤瘙痒、红肿、甚至长皮疹等过敏反应;二是消化功能差的人,因为海星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过多食用,容易引发消化不良等症状。
再回到海星泛滥这个话题上,光靠吃也不是个长远之计。
未来的重点还在于海洋发展局对养殖区域及周边海域的生物量进行持续地监测,对潜在影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研究推广处置海星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建立起一套面对灾害长期有效的机制来。
这一方面需要科研机构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渔民、市民的大力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宣传引导工作的开展,我们的贝类养殖工作一定能够摆脱海星这个海底蝗虫的骚扰,蓬勃有序地开展起来。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能吃上蛤蜊、鲍鱼!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jkys/4693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