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餐(提升营养素养+健康饮食,需从儿童开始)
导读:“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学龄儿童营养不足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
“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学龄儿童营养不足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增长趋势明显,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在《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上提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意味着每5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1个超重肥胖。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进一步预防与控制儿童营养不良、肥胖、近视和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学龄儿童膳食指南》)。“这个指南是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一个好的补充,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儿童、对我们的家庭,还有社会、学校指明了健康方面的一个方向。”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说。
超半数学生有偏食挑食习惯,我国学龄儿童面临营养不足、隐性饥饿、微量营养素不足等挑战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表示,目前中国和全球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新的“吃的问题”,即“隐性饥饿”。学龄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相对高于成年人,均衡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础。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介绍,目前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面临三重挑战,包括营养不足、隐性饥饿、微量营养素不足和超重肥胖。“这个时期儿童营养状况至关重要,如果营养不足或严重缺乏可以影响大脑和智力的发育、学习成绩、体格发育,甚至直接引起死亡。其主要表现为身高达不到应有水平,也会影响成年以后的工作能力和身高。如果生命早期以及学龄儿童时期的营养有问题,不仅会对生理和代谢产生影响,还会大大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马冠生说。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也表示,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形式,有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膳食质量有所改善,但蔬菜、水果、蛋类、奶类及制品、大豆及制品摄入不足,烹调油盐摄入量高于膳食指南推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而最近一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还显示,6至11岁儿童在外就餐率为69.7%,12至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84.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喝饮料达每天1次及以上的比例为15.5%。一项近期调查结果也显示,53%的学生具有偏食、挑食的行为习惯,62%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烧烤、甜食、碳酸饮料等食物。专家认为,这是导致学生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
陈永祥认为,学龄儿童时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食育教育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就是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根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具体的指导,突出强调了学生营养素养的提高、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注意体格监测等内容,并提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建健康食物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做到5条平衡膳食准则,提高孩子营养素养,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研究员张倩认为,《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更侧重于饮食行为,强调食物多样化,每日达到12种以上,每周25种;而且强调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里增加全谷物摄入,适量摄入鱼禽肉蛋、奶制品等。马冠生介绍,《学龄儿童膳食指南》重点推荐了5条平衡膳食准则。
1.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总体来说我国学龄儿童目前营养素养水平还比较低。有研究发现营养素养和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摄入密切相关,家庭食物环境会影响学龄儿童的食物选择,学校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学龄儿童营养素养和饮食行为。”马冠生表示,《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让孩子通过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与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主动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学会阅读食物标签,学习营养和健康的相关知识,同时做到不浪费食物,进行食物合理搭配;同时,家庭和学校要构建健康的食物环境,除了提供平衡膳食之外,还应该通过营养教育行为示范制定食物规则等,来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2.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一日三餐是儿童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有大量研究表明,吃营养充足的早餐可以改善孩子的认知能力、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而在外就餐、常吃快餐特别是西式快餐会增加超重肥胖危险,过多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会增加儿童慢性病风险。《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以下几条核心推荐:一是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二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三是早餐至少要包括谷薯类、蔬果类、动物性食物、奶类大豆和坚果这四类食物当中的三类及以上。零食建议可适量吃,在两餐之间,要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在外就餐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
3.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奶制品可以促进学龄儿童的骨骼健康;水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效率和体能,足量饮水还可降低含糖饮料和能量的摄入,喝过多含糖饮料可增加学龄儿童患龋齿、肥胖风险;学龄儿童喝酒容易引起中毒及肝脏等其他脏器的功能损伤,并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产生暴力行为。《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天天喝奶,每天300ml及以上的液体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主动喝水,建议6—17岁年龄组的孩子每天喝800—1400ml白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白水;禁止饮酒或者喝含酒精性的饮料。
4.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增加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学龄儿童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预防近视;睡眠不足则会影响学龄儿童身体健康。《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孩子应该累积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性活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比如强拉力器或者杠铃、俯卧撑,隔天一次,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静坐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保证孩子的睡眠;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建设积极的身体活动环境,鼓励孩子最好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比如打羽毛球、网球、跑步、游泳。
5.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膳食和身体活动是影响学龄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一是要定期测量身高体重,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二是无论男生女生,青春期孩子都要正确认识体形,健康体形才是美的,过度爱美,采用节食等不健康方式减重,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三是合理膳食,积极进行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参与儿童肥胖的防控。
有数据显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不足率高达86%。张倩表示,孩子不仅要通过膳食指南培养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也希望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做到吃动平衡,才能预防肥胖、保持健康,而且运动还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以及锻炼其意志力和社会融入能力,积极的身体活动和合理膳食对儿童青少年同样都很重要。(陈姝)
来源: 中国妇女报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jkys/4803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